时间: 2025-04-28 04:1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8:09
发潭口
——文天祥
吹面北风来,拂鬓坚冰至。
轩冕委道途,衮绣易毡毳。
百年杂丑好,始酬四方志。
浩歌激浮云,亭亭复揽辔。
北风吹面而来,坚冰拂过我的鬓发。
高贵的衣服被抛弃在路途上,绣有花纹的衣物也容易被替换成毡制的粗衣。
人生百年,参杂着美丑,终于实现了四方的志向。
我放声高歌,激荡着浮云,悠然自得地驾驭着马缰。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希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文天祥的诗歌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爱国主义诗人。
《发潭口》创作于宋朝末期,正值南宋衰亡之际,国家动荡不安。文天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发潭口》是一首在北风寒意中吟唱的诗,诗人在自然与内心的交融中,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和意志。北风的呼啸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严酷,冰冷的触感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绘,更是内心深处对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轩冕委道途,衮绣易毡毳”,表达了对权力与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强调了为了理想而放弃一切的崇高精神。文天祥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情怀的诗人,他通过高歌激荡浮云,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执着追求。在情感的激荡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尽管身处逆境,文天祥依然坚信理想的实现与人生的价值。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是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理想与生存的辩证关系。文天祥在逆境中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中提到的“轩冕”指代什么?
“浩歌激浮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百年杂丑好”反映了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文天祥的《发潭口》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豪放与狂放,后者则展现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