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9:42
送杭州李员外
方干 〔唐代〕
政成何用满三年,上界群仙待谪仙。
便赴新恩归紫禁,还从旧路上青天。
笙歌怨咽当离席,更漏丁东在画船。
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李员外的惜别之情。诗中提到,政务完成已经三年,但在上界的仙人们仍在等待谪仙的归来。李员外即将接受新的恩赐,回到紫禁城,但依旧要走上那条熟悉的旧路,回到青天之下。离席时笙歌声中带着离愁,船上的更漏声滴答作响,似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诗人担心李员外会停留在原地不肯离去,因为前方的道路上,烟雾缭绕,似乎是未来的纷扰和不安。
方干(约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字德弘,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来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地方。他的诗风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尤以送别诗著称。
这首诗写于李员外即将返回杭州之际,诗人对朋友的离去感到依依不舍,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迷茫。
《送杭州李员外》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人生无常和政治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李员外的离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唐代,宦官与士人之间的关系经常发生变化,李员外的离去象征着一种时代的更迭。诗人以三年政务为背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通过“笙歌怨咽”与“更漏丁东”的对比,诗人展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期待,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更是将离别的沉重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李员外未来的担忧。炉烟象征着生活的繁杂与迷惘,暗示了人们在政治与生活中难以抉择的艰辛。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表现了方干的高超诗艺和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苦涩,反映出当时士人面对政治变迁时的无奈与彷徨。
诗中提到的“谪仙”指的是谁?
“笙歌怨咽”中的“怨”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