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0:0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0:01:32
修持清苦振佳声,
众鸟那知一鹗情。
蹑履三千皆后学,
抟风九万即前程。
名将日月同时朽,
身是山河应数生。
从此云泥更悬阔,
渔翁不合见公卿。
修炼者清贫而持守,
众鸟怎会知鹗的情感。
脚踏三千皆是后辈,
借风九万是我的前程。
名将与日月一样都会衰朽,
而我身如山河应数生。
从此云泥更加悬隔,
渔翁与贵族不再相见。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唐代诗人,字公干,号少监,世称“方少监”。方干为人清白,志向高远,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为主。
该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比高洁的理想与世俗的纷扰,表达了对淡泊名利的追求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寄于少监》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诗人在作品中运用清丽的意象与深刻的思想,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开篇的“修持清苦振佳声”不仅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更蕴含了他对精神世界的珍视。诗中以“鹗”象征高远的理想,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心中那份追求卓越的情感。
在对后学的描绘中,诗人以“蹑履三千”来比喻自己的学识与修养,暗示他在知识的道路上已走得颇为深远。随后“抟风九万”则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的渴望,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与突破的精神。
中间两句“名将日月同时朽,身是山河应数生”则引发了对权力与生命的思考,强调了名声与地位的短暂,身处山河之间的生命更应珍惜与追求。最后,诗人用“云泥更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表达了对世俗的批判,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隔阂,更深入地揭示了诗人想要超脱于世俗的愿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出方干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的艺术风范与哲理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名利的超脱,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与独立的人生观。
诗中“修持清苦”意指:
A. 生活富裕
B. 生活清贫而内心充实
C. 追求名利
D. 享乐主义
“蹑履三千皆后学”中的“三千”指的是:
A. 诗人的成就
B. 诗人的学问与经验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财富
诗中提到的“云泥”象征:
A. 自然景色
B. 社会地位的差距
C. 人生的艰难
D. 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