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3:52
原文展示
朔风吹雨湿征衣,卿月西升伴紫微。
出塞未经榆眼白,宿师先喜麦头肥。
宝刀尚可屠龙去,锦字何缘寄雁归。
犹学骚人工索句,品题香草咏菲菲。
白话文翻译
北风吹着雨打湿了出征的衣裳,月亮从西方升起陪伴着紫微星。
出征塞外还未见到榆树的叶子变白,驻扎的军队先高兴地看到麦子长得肥壮。
宝刀依然锋利可以斩杀恶龙,但为何锦书无法通过雁子传递回来。
仍然学习着诗人的技巧去寻找佳句,品味着香草的芬芳吟咏着美好的诗篇。
注释
- 朔风:北风。
- 卿月:指月亮。
- 紫微:古代天文学中的紫微垣,常用来比喻皇宫或朝廷。
- 榆眼白:榆树的叶子变白,指秋天。
- 宿师:驻扎的军队。
- 麦头肥:麦子长得肥壮。
- 锦字:指书信。
- 骚人:指诗人。
- 索句:寻找诗句。
- 品题:品味、评价。
- 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 咏菲菲:吟咏美好的诗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约1229-1292),字叔永,号鹤林,南宋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泳在沔州(今湖北沔阳)与李长孺相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出征的艰辛和军队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风、雨、月亮、紫微星等自然景象,以及出征、驻军、麦田等社会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宝刀尚可屠龙去,锦字何缘寄雁归”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豪情壮志,又透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犹学骚人工索句,品题香草咏菲菲”,则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朔风吹雨湿征衣:北风吹着雨打湿了出征的衣裳,描绘了出征的艰辛。
- 卿月西升伴紫微:月亮从西方升起陪伴着紫微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 出塞未经榆眼白:出征塞外还未见到榆树的叶子变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 宿师先喜麦头肥:驻扎的军队先高兴地看到麦子长得肥壮,表达了军队对丰收的喜悦。
- 宝刀尚可屠龙去:宝刀依然锋利可以斩杀恶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 锦字何缘寄雁归:但为何锦书无法通过雁子传递回来,透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犹学骚人工索句:仍然学习着诗人的技巧去寻找佳句,体现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 品题香草咏菲菲:品味着香草的芬芳吟咏着美好的诗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刀尚可屠龙去”,将宝刀比作可以斩杀恶龙的利器。
- 拟人:如“卿月西升伴紫微”,将月亮拟人化,仿佛它陪伴着紫微星。
- 对仗:如“朔风吹雨湿征衣,卿月西升伴紫微”,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战争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场景,诗人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朔风:北风,象征着寒冷和艰辛。
- 卿月:月亮,象征着宁静和庄严。
- 紫微:紫微星,象征着皇宫或朝廷。
- 榆眼白:榆树的叶子变白,象征着秋天和时间的流逝。
- 麦头肥:麦子长得肥壮,象征着丰收和喜悦。
- 宝刀:宝刀,象征着豪情壮志。
- 锦字:书信,象征着思念和远方。
- 香草:香草,象征着美好和芬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朔风吹雨湿征衣”中的“朔风”指的是什么?
A. 东风
B. 南风
C. 西风
D. 北风
-
诗中“卿月西升伴紫微”中的“紫微”象征着什么?
A. 皇宫
B. 朝廷
C. 星星
D. 月亮
-
诗中“宝刀尚可屠龙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悲伤
B. 豪情壮志
C. 思念
D. 忧愁
答案:
- D. 北风
- A. 皇宫
- B. 豪情壮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王昌龄《出塞》:描绘了出征的艰辛和边塞的景象。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吴泳《沔州和李长孺》: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和人民的苦难,而吴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豪情壮志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泳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吴泳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