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7:54
道中秋分
作者: 黄景仁 〔清代〕
万态深秋去不穷,
容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
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
高原古木听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
五度清霜压断蓬。
深秋的景象千变万化,
行人常常背向东飞的伯劳鸟。
星星微弱,水面冰冷,夜里有鱼龙游动,
孤雁在高空飞翔,迎面而来的风呼啸。
瘦弱的马儿,羸弱的孩童走得缓慢,
高原上的古树在空旷中发出寂静的声音。
想要知道前路如何,得看人的心意,
五度清霜已将蓬草压断。
作者介绍:黄景仁(1646-1715),字子云,号少山,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分时节,正值自然界变换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深秋的景象,表达心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道中秋分》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思索的情感。诗的开头“万态深秋去不穷”,言语间流露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仿佛在说秋天的美丽和变幻是无尽的。接着提到“容程常背伯劳东”,使人联想到秋天在鸟儿南飞的背景下,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与自然的疏离。
夜晚的描绘“残星水冷鱼龙夜”,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冷的孤寂。诗人以“独雁天高阊阖风”描绘了孤雁在高空飞翔的情景,既有孤独感,又有一种高远的志向。接下来的“瘦马羸童行得得”,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似乎在描绘一幅秋日的乡村图景,带有几分沉重和疲惫。末句“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更是深化了主题,表明人要想了解前方的道路,最终还是要依靠人的内心和意愿。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既有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营造出秋天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万态”指的是什么?
A. 独特的景象
B. 千变万化的景象
C. 一成不变的景象
“瘦马羸童行得得”中的“得得”是指什么?
A. 走路的声音
B. 骏马的脚步
C. 孩童的嬉闹
诗歌中提到的“五度清霜”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秋天的开始
C. 冬天的来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