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再叠前韵》

时间: 2025-07-31 18:02:52

诗句

等闲憔悴过花辰,药里吟囊强自亲。

金尽岂忧才共尽?

家贫争奈学尤贫。

频惊吴下酒徒散,冷笑长安弈局新。

藉尔璚枝慰饥渴,不教肠胃久生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8:02:52

原文展示:

等闲憔悴过花辰,药里吟囊强自亲。
金尽岂忧才共尽?家贫争奈学尤贫。
频惊吴下酒徒散,冷笑长安弈局新。
藉尔璚枝慰饥渴,不教肠胃久生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经历花季的憔悴和失落后,仍然在药瓶中吟唱自己的情感。即使金钱耗尽又何必担忧才华也随着尽失呢?但家境贫寒却又无法忍受学业的窘迫。常常惊讶于吴地的酒徒们相继散去,又对长安的新棋局冷笑。唯有借着你的美好枝头来安慰我内心的饥渴,不让我的肠胃长久地积聚尘埃。

注释:

  • 等闲:随便,轻易。
  • 憔悴:形容因忧愁、疾病等产生的消瘦憔悴。
  • 花辰:花季,特指春天。
  • 药里:指药的瓶囊,象征着苦涩。
  • 金尽:金钱用尽。
  • 才共尽:才华也耗尽。
  • 家贫:家境贫寒。
  • 学尤贫:学习的条件更加贫困。
  • 吴下:指吴地,历史上与饮酒相关的地方。
  • 酒徒:饮酒的人。
  • 冷笑:嘲笑。
  • 弈局:下棋的局面。
  • 璚枝:美好而珍贵的枝条,象征美好的事物。
  • 饥渴:内心的渴望与需求。
  • 肠胃:比喻内心的感受。

典故解析:

  • 吴下酒徒:古代文人常以酒为友,吴地自古以酒文化著称,诗中提到吴下酒徒,带有对饮酒文化和生活态度的反思。
  • 长安弈局:长安作为历史上重要的都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活,其中弈棋则是文人雅士常参与的活动,诗人在此处冷笑,体现出对新事物的讽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景仁(1640-1710),清代诗人,字景仁,号青山,晚号青山隐者。他的诗作受唐诗影响较深,以清丽见长,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景仁晚年,反映了他在金钱、学业、友情等方面的困境和无奈,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自我情感的自省。

诗歌鉴赏:

《再叠前韵》在诗歌的结构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格式,展现了黄景仁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开头两句以“等闲憔悴过花辰”引入,展现出诗人对于青春流逝的感慨,紧接着“药里吟囊强自亲”则揭示了面对困境时,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对于金钱和才华的反思,不仅是对自身境遇的感叹,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矛盾。后两句“频惊吴下酒徒散,冷笑长安弈局新”,则通过对比酒徒的散去与长安新局的冷笑,表现出对人生变迁的淡然与冷漠。最后一句“藉尔璚枝慰饥渴”,以柔美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等闲憔悴过花辰:轻易地经历了青春的憔悴。
    • 药里吟囊强自亲:在药香中吟唱,强迫自己亲近内心感受。
    • 金尽岂忧才共尽:金钱用尽又何必担忧才华也会随之消失?
    • 家贫争奈学尤贫:家境贫寒,更加无奈于学业贫乏。
    • 频惊吴下酒徒散:常常对吴地的酒徒们散去感到惊讶。
    • 冷笑长安弈局新:嘲笑长安的新棋局,感受人生的无常。
    • 藉尔璚枝慰饥渴:借助美好的事物来安慰内心的渴望。
    • 不教肠胃久生尘:不允许内心的渴望长久地积聚尘埃。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璚枝”比喻美好的事物,象征着希望和渴望。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青春的追忆、对物质的困惑以及对精神的渴望展开,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反思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憔悴: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无奈。
  • :象征着苦涩的生活与孤独的情感。
  • :象征着物质与经济状况。
  • 酒徒:代表了社会的浮华与人际关系的脆弱。
  • 璚枝:象征着美好与希望,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再叠前韵》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黄景仁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吴下”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江南
    • C. 吴地
    • D. 北方
  3. “金尽岂忧才共尽”中的“金”指的是什么?

    • A. 金属
    • B. 财富
    • C. 金钱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再叠前韵》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情感的诉说,但前者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意象运用上都有着独特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黄景仁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张伯永出郊迓客倦叹之余因以成咏 十月见菊二首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舟中读子进昆仲西游集有怀其人作诗寄之并示成父弟二首 其一 十月八日闻鸡鸣即起案上偶有陶集翻阅数诗有怀斯远三首 其二 九月五日具草酌同彦博审知成父集于普宁山半之亭作诗二首 其一 寄怀子进昆仲三首 寄李叔器兼寄毛伯明张王臣康叔临三首 其三 雨后口占简在伯二首 舣舟杨口叩居人以何时缚屋于此何时复去云我乃雁泊人户冬来春乃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观过知仁 曰字旁的字 包含厌的成语 不露圭角 龙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膏唇岐舌 七垢 岁不与我 窥闲伺隙 包含勇的成语 贪欢逐乐 非业之作 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憁惺 鱼税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