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0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04:17
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宣献宋公
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
全诗翻译:
从前离去劝谏明智的君主,不久归来参与重大的事务。 公孙还未及担任相位,诸葛亮已经因忧国而伤神。 名声等待着被深渊遮蔽,文章却争相与日月一样新颖。 英魂如同玉树,不会在土中迎来春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号小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此诗是宋祁在视察诸公墓地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宋祁在视察诸公墓地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公孙弘和诸葛亮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中“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一句,既表达了对公孙弘未及担任相位的遗憾,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因忧国而伤神的同情。后两句“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名声被埋没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文章能够新颖如日月的期望。最后一句“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则是对英雄人物高洁不朽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对公孙弘和诸葛亮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公孙”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公孙弘 B. 公孙龙 C. 公孙瓒 D. 公孙胜 答案:A
诗中“英魂同玉树”中的“玉树”比喻什么? A. 高洁不朽的英雄人物 B. 美丽的树木 C. 珍贵的玉石 D. 高耸的山峰 答案:A
诗中“名待天渊蔽”中的“天渊蔽”比喻什么? A. 名声被埋没 B. 深渊的黑暗 C. 天空的广阔 D. 山谷的幽深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