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5:58
东野子何之,诗人始见诗。
清刳霜雪髓,吟动鬼神司。
举世言多媚,无人师此师。
因知吾道后,冷淡亦如斯。
东野的隐士究竟身在何处?我开始真正理解诗的真谛。
将霜雪的精髓清晰地表达出来,吟唱时能感动鬼神。
世人都在追求迎合,没有人能像我这样追随真正的诗师。
因此,当我明白了自己的道路后,便对外界的冷淡也变得如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贯休,唐代诗人,字子休,号天池,生于唐德宗时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擅长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尤其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上有其独到之处。
贯休创作《读孟郊集》时,正值社会风气浮躁,许多诗人追求迎合时俗,作品多以媚俗为主。贯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真正诗歌的追求,倡导一种更为真实和纯粹的艺术追求。
贯休的《读孟郊集》以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反映出他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开篇以“东野子何之”引入,表现出对隐士和诗歌真谛的向往,隐士的神秘与诗人的灵性在此呼应,形成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接着,诗中提到“清刳霜雪髓”,此句不仅描绘出诗歌的纯净与深邃,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创作的严谨态度,诗歌的力量能够感动“鬼神”,说明真正的艺术是有灵魂的,是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
“举世言多媚”的直白表达了社会风气的浮躁与庸俗,贯休通过对比,突显出他对真正艺术的渴求和追求。这种反叛与坚持让诗歌在唐代的诗坛上显得愈加珍贵。最后,他表明自己在领悟“吾道”之后,对外界的冷淡态度,反映出一种超然的艺术境界,强调了创作的独立与自我。
全诗强调了对真正诗歌的追求,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艺术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真实的渴望,以及对浮夸文化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东野子”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隐士
C. 鬼神
D. 世俗者
全诗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迎合世俗
C. 真正的艺术
D. 名声
贯休与孟郊的作品在追求真理和艺术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孟郊的“登科后”则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与失落,而贯休则更侧重于对理想艺术的坚持与冷漠。在此对比中,体现了两位诗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反思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