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53
原文展示:
送赵灵秀赴筠州幕予亦将之湖外 徐玑 〔宋代〕
郡以竹为名,因如此地清。 溪来城下绿,山到市边平。 入幕非无客,能文必有声。 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个地方以竹命名,因此显得格外清幽。 溪水流过城下,绿意盎然,山峦延伸到市集边缘,平缓而宁静。 加入幕府并非没有客人,能文之人必定有名声。 我们一同在江湖中游历为官,相互望着,心情复杂。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流传后世。此诗为送别友人赵灵秀赴筠州幕府任职而作,同时表达了自己也将前往湖外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徐玑送别友人赵灵秀赴筠州幕府任职之际,同时透露出自己也将离开的情感。诗中通过对筠州清幽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对离别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筠州清幽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不舍。诗中“郡以竹为名,因如此地清”一句,既点明了筠州的地理特色,又暗示了其清幽的环境。后文通过对溪水、山峦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结尾处“江湖共游宦,相望若为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对离别的不舍。通过对筠州清幽环境的描绘,强化了这种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郡以竹为名”是指哪个地方? A. 筠州 B. 湖外 C. 城下 D. 市边
诗中“溪来城下绿”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城墙下的溪水绿意盎然 B. 市集边缘的山峦平缓 C. 幕府中人才济济 D. 江湖中的游历为官
诗中“江湖共游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祝愿 B. 对离别的不舍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清幽环境的喜爱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