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兴其二》

时间: 2025-07-28 11:26:13

诗句

商君要术惟彊国,孟子深心肯信书。

大抵空言是糟粕,斲轮甘苦定何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26:13

原文展示:

杂兴其二 商君要术惟彊国,孟子深心肯信书。 大抵空言是糟粕,斲轮甘苦定何如。

白话文翻译:

商鞅的治国之术只在于强国,孟子深思熟虑后是否真的相信书本。 大体上,空洞的言论如同糟粕,制作车轮的甘苦又该如何评说。

注释:

  • 商君:指商鞅,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强国。
  • 要术:关键的方法或策略。
  • 彊国:即强国,彊为古字,同“强”。
  • 孟子:孟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
  • 深心:深思熟虑。
  • 大抵:大体上,大致。
  • 糟粕:比喻无用或低劣的东西。
  • 斲轮:制作车轮,比喻实际操作或实践。
  • 甘苦:比喻做事的辛苦和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此诗反映了作者对治国理念和实践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思考历史上的治国策略和儒家思想时所作,表达了对空洞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关系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商鞅和孟子的对比,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商鞅的强国之术强调实际效果,而孟子则更注重理论的深度和道德的考量。宋祁认为,空洞的言论如同无用的糟粕,而实际操作中的甘苦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实用主义的推崇,以及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商鞅的例子,强调了治国的关键在于实际效果,而非空洞的理论。
  • 第二句以孟子为例,提出了对深奥理论的怀疑,是否真的能够付诸实践。
  • 第三句总结了前两句的观点,认为空洞的言论是无用的。
  • 第四句通过“斲轮甘苦”的比喻,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商鞅和孟子的对比,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 比喻:用“糟粕”比喻空洞的言论,用“斲轮甘苦”比喻实际操作的体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认为空洞的理论是无用的,而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感受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意象分析:

  • 商鞅和孟子:分别代表了实际效果和深奥理论。
  • 糟粕:比喻空洞的言论,无用的东西。
  • 斲轮甘苦:比喻实际操作的体验,包括辛苦和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商君”是指谁? A. 商鞅 B. 商纣王 C. 商朝的君主 D. 商人的领袖
  2. 诗中“糟粕”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A. 有用的东西 B. 无用的东西 C. 美味的食物 D. 珍贵的物品
  3. 诗中“斲轮甘苦”比喻的是什么? A. 理论的深度 B. 实际操作的体验 C. 空洞的言论 D. 道德的考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子》: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理论。
  • 《商君书》:了解商鞅的治国理念和实践。

诗词对比:

  • 《孟子》中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与本诗中的“孟子深心肯信书”形成对比,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了解宋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孟子》: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
  • 《商君书》:了解商鞅的治国理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舟中望禹祠兰亭诸山 即事 遣兴 红梅二首 其一 晚饭罢小立门外有作 过杜浦桥二首 其二 示客 山行 叹老 新筑山亭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踏节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魚字旁的字 深切着白 德全如醉 黍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佻易 论列是非 碎开头的成语 鳥字旁的字 泆阳 逐战 黄字旁的字 痴騣 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诘诎聱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