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06:44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秋天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帘幕间透出浓浓的秋意。露珠在风中摇曳,惊动了停在树上的喜鹊,纷纷坠落。青林中暗淡的光影下,红色的叶子飘落。微弱的行走声在长廊中断绝。熏香的炉子和被褥更换了新香气。熄灭烛火却又延续了明月的光辉,披上衣服时,心中有些怯意,感到初秋的微凉。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明月”作为古诗中常见意象,象征着清澈、明亮的情感,常与思念、孤独相联系。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子昂,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词曲,尤其以《清平乐》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秋季,表达对秋天的感受与思考。诗人在此时节,感受到秋天的凉意,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清平乐·秋光烛地》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开头以“秋光烛地”引出秋天的明亮,给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深入,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的独特韵味,尤其是“露叶翻风惊鹊坠”,展现了自然与生物之间的互动,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熏炉衾换生香”,描绘了秋天的温馨与宁静,然而,当“灭烛却延明月”出现时,带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孤独,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变化。最后一句“揽衣先怯微凉”则表现出对秋天即将来临的微凉感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敏感与细腻。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思索氛围,堪称秋日词作的典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自然景色中引发的内心思索,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测试:
诗中“秋光烛地”意味着什么?
“揽衣先怯微凉”表达了诗人在什么情况下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露叶翻风惊鹊坠”中的“惊鹊”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