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0:35
正夕阳闲,秋光淡,鸳瓦参差华屋。
高低帘幕迥,但风摇环佩,细声频触。
瘦怯单衣,凉生两袖,零乱庭梧窗竹。
相思谁能会,是归程客梦,路谙心熟。
况时节黄昏,闲门人静,凭栏身独。
欢情何太速。岁华似飞马驰轻毂。
谩自叹河阳青鬓,苒苒如霜,把菱花怅然凝目。
老去疏狂减,思堕策小坊幽曲。
趁游乐繁华国。回首无绪,清泪纷於红菽。
话愁更堪剪烛。
正值夕阳西下,秋光显得淡淡的,屋顶的鸳瓦错落有致。
高低的帘幕在风中摇曳,细微的声响时而碰撞。
穿着单薄衣衫,凉意透出两袖,庭院的梧桐和窗前的竹子显得零乱。
谁能理解这份相思呢?就像归来的旅人梦中那熟悉的路。
再说这时节的黄昏,门前静悄悄的,凭栏而立的我独自一人。
欢愉的情感为何如此匆促?岁月如飞马般迅速。
不禁感叹河阳的青鬓,时光荏苒如霜,面对菱花不禁怅然凝视。
年华老去,疏狂渐减,思绪沉沦于小坊幽曲。
趁着游乐的繁华国。回首往事无绪,清泪纷纷落于红豆。
说起愁绪,更堪伤感在烛光下。
作者介绍: 方千里,宋代诗人,风格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在独自凭栏的情景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相思之苦,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大?》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夕阳的宁静美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索。诗的开头通过“正夕阳闲,秋光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高低的帘幕、清脆的环佩声,展现了生活的细节与质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诗中的“相思谁能会,是归程客梦,路谙心熟”,将思乡之情与归途的梦境结合,表达了那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感叹岁月如飞马般迅速,生命的流逝使得青春戛然而止,令人感到无奈与伤感。在对“河阳青鬓”的叹息中,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岁月的流逝中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时间的流逝、孤独的思考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表现了对人生短暂与相思之苦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岁华似飞马”主要表达了什么?
“红菽”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