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2:05
费改斋除铜仁邑下问方宜诗以代答 其一
作者: 徐如澍
问俗湖南似,劳形案牍删。
江喧村市近,花放讼庭闲。
试茗能消渴,煨薯说驻颜。
树光相映发,人在翠微间。
诗中提问:湖南的风俗是什么样子呢?我忙于文书事务,疲惫不堪。江水喧闹,村庄与市集相近,花在庭院中开放,显得闲适。试着喝茶可以消渴,煮的红薯则能让人容颜常驻。树影与光芒交相辉映,人在翠绿的山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徐如澍,清代诗人,清高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铜仁的生活与感受,表达了对湖南风俗的好奇与赞美,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湖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入了对湖南风俗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江喧村市近”,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令读者感受到乡村与城市的和谐共存。而“花放讼庭闲”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闲适状态的渴望,流露出一种对争斗与纷扰的逃避。
另外,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试茗能消渴,煨薯说驻颜”,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以及健康与美丽的哲学思考。尤其是“人在翠微间”,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恰到好处,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
整首诗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还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邃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宁静与抚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表现出对湖南风俗的思考,对简单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问湖南的什么?
A. 经济 B. 风俗 C. 气候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煨薯”主要指什么?
A. 红薯 B. 米饭 C. 面条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
A. 繁华的市集 B. 自然的和谐 C. 官场的忙碌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如澍与王维的作品,均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徐如澍更偏向于表现社会生活的细腻与观察,而王维则更注重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