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00:2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22:42
九日文德承吴子充二山人过访
燕台佳节遇重阳,
词客经过共举觞。
魏代风流颁菊蕊,
汉家故事佩萸囊。
空瞻沆瀣金茎上,
漫接烟云石阙旁。
不用登临频怅望,
暮天鸣雁自成行。
在燕台的佳节重阳,我与朋友相聚举杯。
魏朝的风流人物曾在此时赏菊,
汉朝的故事里则有佩戴萸囊的习俗。
我只是在空中遥望那金色的菊花,
漫无边际地接触那烟云笼罩的石阙。
不必登高望远频频感叹,
黄昏时分,雁阵自成行。
梁有誉,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题材,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诗人与友人相聚,借重阳节的氛围抒发情感,展现了对过往风流的追忆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九日文德承吴子充二山人过访》通过重阳节的场景,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当下生活的感悟结合在一起。诗的开头以“燕台佳节遇重阳”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词客的举杯共饮则表明了友情的亲密。接着,诗人提到魏代的风流和汉家的故事,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尤其是“颁菊蕊”和“佩萸囊”这两句,展现了古代人的雅趣和对节日的重视。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自己的感受,虽然身处佳节,却不必登高望远,反而可以在暮天的景色中享受自然的美。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与对生活本质的理解。最后,“暮天鸣雁自成行”以黄昏的景色收尾,既有对秋季的感慨,也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洒脱。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围绕重阳节的聚会,表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人在喧嚣的节日中,选择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真谛。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A. 吃元宵
B. 登高赏菊
C. 祭祖
“佩萸囊”在古代的意义是什么?
A. 佩戴以辟邪
B. 作为装饰品
C. 送给朋友的礼物
诗中提到的“鸣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来临
C. 夏天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