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4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47:42
咏柳
作者: 韩偓 〔唐代〕
袅雨拖风不自持,
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
便似观音手里时。
全诗翻译:
在细雨中,柳枝随风摇曳,仿佛无力地向人低垂。玉制的纤细柳条被远方的人送来,犹如观音菩萨手中的柳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观音手里时”中的“观音”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征,常用柳枝来象征渡人和解苦,因此将柳树与观音联系,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及其柔美的情感。
作者介绍
韩偓(约768-约835年),字景仁,号青莲,唐代诗人,生于江西,后迁至浙江。他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柳树的柔美形态,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柳树的形态象征着柔韧与坚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咏柳》是韩偓对柳树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袅雨拖风”描绘了柳树在雨中被风吹拂的状态,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柳树的柔弱。诗人将柳树的下垂与自身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在风雨中无力的感受,仿佛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共鸣。
接下来的“玉纤折得遥相赠”一联,进一步引入了对柳树的赞美,暗示柳树的美丽和价值。这里的“玉纤”不仅是对柳条的美好形象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一句“便似观音手里时”,则将柳树与观音菩萨相联系,表达了对慈悲与救赎的向往。观音的柳枝在佛教文化中象征着救助和宽容,诗人在这里借助典故,深化了对柳树的意象,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意以及对生命柔韧性的思考。柳树的形象不仅是美的体现,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应有的坚韧与柔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纤”指的是什么?
A. 柳条
B. 玉器
C. 纤维
诗人将柳树与哪位神明相联系?
A. 文殊
B. 观音
C. 地藏
“全身无力向人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无奈
C. 生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柳枝词》中,同样描绘了柳树的柔美和诗人的情感。不同于韩偓的细腻,李白更注重豪放与激情的表达,但两者都通过柳树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