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范蜀公挽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24 10:52:13

诗句

正学跻经席,孤忠入谏垣。

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

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

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0:52:13

原文展示:

正学跻经席,孤忠入谏垣。
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
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
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范蜀公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提到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忠诚地向君主谏言。讨论储君的问题时,他写了十九篇疏章,论述音乐礼仪的内容也有数千字。勇敢地离开高官的地位,回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他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心中满是遗憾。

注释:

  • 正学:指正式的学问或学术。
  • 跻经席:跻身于经书的讲解或讨论之中。
  • 孤忠:形容独自保持忠诚。
  • 入谏垣:进入朝廷,进行谏言。
  • :指储君或王位继承人。
  • :指上奏书或建议。
  • 议乐:讨论音乐和礼仪。
  • 高门:高官显贵的居所。
  • 下泽辕:指归于普通百姓的生活。
  • 华颠:华丽的才能,但未能施展。
  • 丘樊:指广袤的田野或场所,象征未能实现的理想。

典故解析:

范蜀公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因其直言不讳、勇于谏言而受到后人的尊敬。诗中提到的“储”的问题,暗示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和忧虑。文人常常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忠诚和正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为主,风格清新而深沉,常常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来增强作品的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范蜀公去世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其生前事迹的追忆与钦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臣的尊重及对政治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范蜀公挽辞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悲悼情感的挽诗。诗人通过对范蜀公生前事迹的回忆,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开篇即提到“正学跻经席”,显示出范蜀公在学术上的造诣,接着“孤忠入谏垣”一句,表现出他在朝廷中的直言不讳和忠诚的形象。诗中的“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不仅彰显了他的学识深厚,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心。

在表达对范蜀公的怀念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将范蜀公高官显贵的地位与他归于平民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的高尚情操与人生理想。最后一句“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则是对范蜀公才华未能施展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深刻。

整首诗语句凝练,情感饱满,既有对忠臣的崇敬,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学跻经席:表示范蜀公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能够在学术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2. 孤忠入谏垣:强调他在朝廷中勇于谏言,尽管身处孤立,但始终忠诚于国。
  3. 论储十九疏:描绘他对国家后继问题的深思熟虑,撰写了十九篇建议。
  4. 议乐数千言:表明他在音乐礼仪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广泛。
  5. 勇去高门地:叙述他勇敢地离开显赫的地位。
  6. 归乘下泽辕:回归到平民的生活,体现出他对名利的淡泊。
  7. 华颠不及用:感慨他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8. 遗恨满丘樊: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高门地”与“下泽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华颠不及用”,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才华的局限性。
  • 排比:通过“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的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范蜀公的怀念与敬仰,对其忠诚与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正学:象征着知识与学问的光辉。
  • 孤忠:象征着忠诚的坚定与孤独。
  • 高门:代表着权力与地位。
  • 下泽辕:象征着归隐与平民生活。
  • 华颠:象征着未能发挥的才华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维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孤忠入谏垣”中的“孤忠”是什么意思? A. 孤独的忠诚
    B. 孤立的忠臣
    C. 忍耐的忠诚
    D. 失落的忠实

  3. 诗中提到的“华颠不及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忧国忧民
    B. 对美的追求
    C. 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挽辞》
  • 《杜甫哀悼诗》

诗词对比:

  1.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自由与追求。
  2. 杜甫的哀悼诗:注重社会责任与对国家的忧虑,情感更为深沉,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维传记与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义乌韦明府 送马郑州 送游员外赴淮西 送阳翟张主簿之任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送江陵全少卿赴府任 送何员外使湖南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 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 答李滁州忆玉潭新居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绅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绅的读音与用法详解 描写夜晚的诗句现代诗_夜晚现代诗精选 飞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吃里扒外 飘开头的成语 包含议的成语 国步艰难 草开头的成语 翼结尾的成语 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遂志 刀耕火种 4个火念什么字_4个火的汉字解析与拼音学习 论定 方字旁的字 买椟还珠 長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丁字旁的字有哪些?带丁的汉字大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