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5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55:34
春旱
作者: 苏辙 〔宋代〕
旧俸存无几,生齿日益多。
敝庐虽粗完,空廪无麦禾。
首种二顷田,奈此春旱何。
谁能持只鸡,一酹邢山阿。
饥寒谁相念,幸龙未见呵。
去年投虎头,叩门用干戈。
邂逅一尺雨,岂复阴阳和。
幽明初不隔,诚意岂在多。
恻然上通天,矧此一盘涡。
云兴雨随至,父老行且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旱时节的艰难生活。诗人感叹自己微薄的俸禄不足以养活日益增加的家口,虽然房屋简陋但也算完好,却没有粮食可吃。辛苦种下的田地,却遭遇干旱,农作物无法生长。谁能拿出一只鸡来祭祀,希望能祈求上天的保佑。饥寒交迫,谁又会来关心我呢?庆幸的是龙没有出现(指干旱的象征)。回想去年投身战争的经历,敲门时只能用武器相迎。偶然得到一尺的雨水,但阴阳调和却难以恢复。明暗之间本无阻隔,诚意与数量无关。深切的忧虑直达苍天,何况这只是一个小漩涡。最后云彩聚集,雨水随之而来,乡亲们欢歌载舞,展现出希望与生机。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涧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其作品涵盖诗、词、文等,风格奔放,语言自然,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春旱是自然灾害,给农民生活带来困扰。苏辙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个人经历,反映了社会的困境与无奈,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春旱》是一首深刻反映农民生活困境的诗作。诗中,苏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春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开篇就以“旧俸存无几”引入,直接点明了经济拮据的主题,接着用“生齿日益多”强调家庭负担的加重,使人对诗人的处境产生同情。
在描绘自然灾害的同时,诗人不止一次地对上天的呼唤与期待,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尤其是“谁能持只鸡,一酹邢山阿”一句,既表达了对祈求丰收的迫切心情,也透露出经济困境下的无奈。在“饥寒谁相念,幸龙未见呵”中,诗人感叹社会对个体的冷漠,体现了对生活的深深忧虑。
全诗最后几句,雨水的降临带来一丝希望,“云兴雨随至,父老行且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体来看,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反映了社会普遍的困境,展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个人的艰难生活,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人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旧俸”意味着什么?
“谁能持只鸡”中,鸡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云兴雨随至”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