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骆徵君》

时间: 2025-07-30 20:35:44

诗句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黄卷犹将去,青山岂更归。

马留苔藓迹,人脱薜萝衣。

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35:44

送骆徵君

原文展示: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黄卷犹将去,青山岂更归。
马留苔藓迹,人脱薜萝衣。
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

白话文翻译:

这位野人接受了皇命,正好在溪边关上了柴门。
黄卷书籍即将离去,青山又怎能再归来呢?
马儿留下了苔藓的痕迹,人也脱去了薜萝的衣裳。
将来在相思之处,遥望天边的少微星。

注释:

  • 膺辟命:接受命令,膺:接受;辟命:特指皇命。
  • 溪上掩柴扉:溪边的柴门被关上。
  • 黄卷:指书籍,通常指古代的书卷。
  • 青山岂更归:青山又能再回到何处?
  • 苔藓迹:指马儿在湿润地面留下的痕迹。
  • 薜萝衣:薜萝是一种植物,这里比喻身上脱下的植物缠绕物。
  • 相思处:思念的地方。
  • 少微:指天边的一颗星星,常用来象征相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润,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主要以其诗作在当时流传。诗风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送骆徵君》写于一个送别的场合,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友谊的重视与对人生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相思的展望。开头两句通过“野人膺辟命”和“溪上掩柴扉”展示了一种隐士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隔阂。接下来的“黄卷犹将去,青山岂更归”则透出一种无奈和惆怅,表明离别后,曾经的岁月无法再回。在“马留苔藓迹,人脱薜萝衣”中,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时光的流逝,给人以感伤的情绪。最后一句“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则是对未来的寄托,表达了对再相见的期待,虽有别离之痛,但仍有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人膺辟命:表明对友人的称呼,强调了其身份的独特性。
  • 溪上掩柴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场景,暗示隐居生活。
  • 黄卷犹将去:表示即将离别,感伤流露。
  • 青山岂更归:反映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马留苔藓迹:用马的足迹象征往日的痕迹。
  • 人脱薜萝衣:暗示人们对往日生活的告别。
  • 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表达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的足迹比作往日的痕迹,增强了诗意。
  • 拟人:通过“人脱薜萝衣”让自然与人有了情感的交流。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不舍,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着对未来重聚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人:象征隐逸生活和自由。
  • 溪水:代表流动和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 黄卷:象征知识与过去。
  • 青山:代表永恒与归属的渴望。
  • 苔藓:象征岁月的痕迹。
  • 薜萝:象征纠缠不清的往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卷犹将去”指的是什么? A. 离别的书籍
    B. 书籍即将离去
    C. 书籍即将到来
    答案:B

  2. “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中“少微”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未来
    C. 思念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别》着重于离别的忧伤,而陈润的《送骆徵君》则更兼顾了自然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现了更深层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送骆徵君》这首诗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友情与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查询

即事 晚思 长安旅怀 长信宫二首(后首一作长门怨) 落花 吴门春雨 关中 渔家 秋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屎 缘情肖物 有口难张 天报 偷媚取容 渺无人烟 包含球的词语有哪些 踢球 幺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偃革为轩 采字旁的字 口含天宪 超阶越次 双人旁的字 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