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3:27
调笑 其二 咏草
作者: 俞彦 〔明代〕
芳草。芳草。偷促年光易老。
无端陌上萋萋。惯占西东路岐。
岐路。岐路。送却王孙无数。
这芳草啊,芳草啊,悄悄地催促着年光的流逝,让人容易衰老。
无缘无故地在道路旁繁茂生长,习惯性地占据着东西的岔路口。
在这岔路上,送走了无数的王孙贵族。
作者介绍:
俞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咏物抒怀为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之时。诗人在草的描写中,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这首《调笑 其二 咏草》以“芳草”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反复提到“芳草”,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青春年华的追忆和对衰老的无奈。诗人在开头就指出“偷促年光易老”,用“偷促”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与流逝的迅速,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年轻的岁月就已悄然离去。
接着,诗人提到“无端陌上萋萋”,将注意力转向草木的繁茂,似乎在暗示着即使在无缘无故的环境中,自然依旧生机盎然,这与人类的生命轨迹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岐路”不仅暗示了人生的选择,也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复杂与多样,送走了“王孙无数”,则是对历史沉浮的感慨,许多有才之士最终难逃宿命的安排。
整首诗在言简意赅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草的描写,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草的描写,探讨了时光流逝与人生选择的主题,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测试:
诗中“芳草”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青春与生命
C. 时光的流逝
“岐路”在诗中代表什么含义?
A. 自然景象
B. 人生选择
C. 诗人的思考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时光流逝与人生选择
C. 个人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涉及自然景物,但《调笑 其二 咏草》更专注于草的生长与时间的流逝,而《登高》则更强调人对环境与时光的感悟。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