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3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2:35
不见俊公今十年,
武林留偈竟茫然。
苕溪寺已空尘劫,
蒲室灯还有别传。
晒衲石根随夕照,
题诗竹里湿秋烟。
何时近一牛鸣地,
老去山中伴夜禅。
十年来未见俊公,
在武林留下一首偈语,却依然感到茫然。
苕溪寺已被尘世劫难所空,
蒲室的灯光仍然有别的传说。
晒衲石的根部在夕阳下,
在竹林中题写的诗句被秋烟湿润。
何时能近到牛鸣的地方,
在山中老去,伴着夜晚的禅修。
张翥,元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卒年不详。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寄情,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本诗写于张翥与好友或师长阔别十年之后,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地点,如苕溪寺和蒲室,都是与禅宗文化相关的场所,反映了作者对修行与自然的向往。
本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的“不见俊公今十年”便直接表达了十年未见的感伤,接着“武林留偈竟茫然”更是将这种情感深化,揭示了即便留有诗句,情感的隔阂依然让人感到茫然。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角转向自然,苕溪寺的“空尘劫”表达了人世间的无常,而“蒲室灯还有别传”则暗示了即使在喧嚣的尘世中,仍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和传承。
全诗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意象上则呈现出一种宁静淡远的气氛。最后两句“何时近一牛鸣地,老去山中伴夜禅”更是传达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显示了他对禅修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这种情感在元代文人中尤为常见,体现了他们在动荡时代对内心平静的渴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哲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俊公”是指谁?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晒衲石根随__”意在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