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07
闰三月八日淮上遇风杜挺之先至洪泽遣人来迎
作者:梅尧臣
晓出淮口时,夜来风已止。
半路逢怒号,客心愁欲死。
忠信虽可仗,鱼鳖将异此。
但慕前行舟,渐入孤汊里。
犹能有余力,遣助良可喜。
清晨我从淮口出发,昨夜的风已经停息。
在半路上遇到了狂怒的风浪,旅客的心情愁苦得快要窒息。
虽然忠诚和信任可以依靠,但在这水中鱼和鳖的命运却是不同。
我只希望能追随前面的船,渐渐进入那孤寂的水湾。
还有一些余力,派人来帮忙真是令人高兴。
此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透过“忠信”与“鱼鳖”的对比,暗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福建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文赋,尤以五言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重视情感的真实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梅尧臣出游途中,因遇风浪而感到愁苦,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友人(杜挺)的思念。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遭遇的风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诗中,诗人以清晨出发时的平静与随后遭遇的狂风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描绘出旅途的艰辛与不易。前两句以“晓出淮口”开篇,给人一种清新出发的感觉,而“半路逢怒号”则立刻打破了这种宁静,传达出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慌与无助。
诗中的“忠信虽可仗,鱼鳖将异此”表达了诗人在面临自然时,人与自然之间的无奈与局限,正如鱼和鳖的不同命运。最后两句“犹能有余力,遣助良可喜”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尽管遭遇风浪仍然能有余力去请求帮助,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让整首诗充满了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旅途中遇到的风浪,反映了人在逆境中的无奈和希望,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诗词测试:
诗中“晓出淮口”的意思是:
A. 晚上出发
B. 清晨出发
C. 中午出发
D. 任何时候出发
诗中提到的“鱼鳖”象征什么意思?
A. 不同的命运
B. 一种友谊
C. 自然的美丽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安石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梅尧臣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安石则多用自然景象表达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