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8:54
原文展示:
村邑萧条廨屋低,
茆墙缺处补荆篱。
市添人语当墟日,
田捲车筒漫种时。
公事偶无封印早,小胥习懒赴衙迟。
闲行摸索街头石,
寻得前朝一片碑。
白话文翻译:
村庄萧条,官舍低矮,
茅草墙的缺口用荆条补上。
市集上人声嘈杂,正值集市的日子,
田野上车轮转动,正是播种的时节。
公事偶尔没有公文印章,
小吏习惯懒散,赴衙门也迟迟不来。
闲走在街头,摸索着石头,
偶然寻得一块前朝的碑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迈,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平民生活的细腻与社会的变迁,属于宋代的田园诗派。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萧条和人们生活的艰辛,尤其是在农村与官府之间的关系,诗人在闲暇中寻得历史的遗迹,感慨时光流转。
诗歌鉴赏:
《偶得》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萧条的村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状况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追寻。首联以“村邑萧条廨屋低”开篇,给人一种沉寂的感觉,展现了农村的贫困与衰败。接着“茆墙缺处补荆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村民生活的艰辛,他们不得不用简陋的材料修补破旧的房屋,体现了生活的无奈与坚韧。
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现了市集与田野的热闹景象,“市添人语当墟日,田捲车筒漫种时”。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生活的气息依然存在,田野的播种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接着提到小吏的懒散,反应了官僚体系的无效率,进一步突出民生的困境。
最后一联“闲行摸索街头石,寻得前朝一片碑”,则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街头石碑的寻觅,仿佛在探讨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赋予整首诗以更深层次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村庄的萧条与市集的热闹,表现了社会的对比与人们生活的无奈,最终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与对历史的感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茆墙”是用什么材料搭成的?
诗中的“小胥”指的是?
整首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