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0:24
原文展示:
残月 寇准 〔宋代〕
光随春漏细,影共夕烟流,若近明河没,还疑坠玉钩。
白话文翻译:
月光随着春夜的漏声细密地洒下,影子与傍晚的烟雾一同飘动。如果靠近明亮的河流,它似乎就要消失,又让人怀疑它是否坠落成了玉钩。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残月》描绘了春夜月色的细腻与朦胧,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夜,诗人观察到月色与周围环境的交融,感受到月光的细腻与影子的流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月色的朦胧美。首句“光随春漏细”,以春夜的漏声为背景,形容月光如丝如缕,细腻而柔和。次句“影共夕烟流”,将月影与傍晚的烟雾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流动的美感。后两句“若近明河没,还疑坠玉钩”,则通过想象,将月色与银河相联系,赋予月亮以动态的美,仿佛月亮即将融入银河,又似坠落的玉钩,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夜月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慨,展现了月色的朦胧与流动,以及诗人对这种美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春漏”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雨水 B. 春夜的漏声 C. 春天的露水 D. 春夜的灯火
“影共夕烟流”中的“夕烟”指的是什么? A. 傍晚的烟雾 B. 夕阳的余晖 C. 夜晚的灯火 D. 春天的雾气
诗中“玉钩”比喻的是什么? A. 弯月 B. 银河 C. 玉佩 D. 钩子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