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43
登白衣寺钟楼
作者: 朱翌 〔宋代〕
凭高真欲驭西风,
百里纤毫尽发蒙。
楼观相望秋色里,
江山争丽海光中。
云容入座如相识,
足力缘梯尚不穷。
肯使诗成夸得意,
撞钟惊起坐禅翁。
在高处眺望,真想驾驭西风,
百里之内的细微之处都模糊不清。
楼阁俯瞰着秋色的景色,
江山在海光中争相显得美丽。
云彩的形状与我似曾相识,
攀登的力量仿佛无穷无尽。
如果能把诗写得意气风发,
撞响钟声惊醒了坐禅的老僧。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意境与中国古代山水诗歌中常见的“高处观景”情景相似,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朱翌,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其诗作以清新俊逸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衣寺的钟楼,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的情怀与境界。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入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开篇的“凭高真欲驭西风”便展现了诗人在高处的豪情,仿佛可以与西风共舞,感受到风的自由与力量。接下来的“百里纤毫尽发蒙”则巧妙地表达了在广阔的视野中,细微的事物变得模糊,暗示了人生的复杂和难以把握。
“楼观相望秋色里,江山争丽海光中。”这一句通过对秋色与江山的描绘,呈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壮观,诗人似乎在此刻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安逸。而“云容入座如相识”,则通过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的云彩与诗人产生了亲密的联系,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最后两句,诗人借撞钟声惊醒坐禅的老僧,寓意着诗人的创作不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也希望能够唤醒他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哲思,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凭高真欲驭西风”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撞钟惊起坐禅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云容入座如相识”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什么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