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9:34
乐府杂曲 其十一 高昌
作者: 柳宗元
曲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
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龙旂翻海浪,驲骑驰坤隅。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
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曲氏家族在西北地区强盛,远离臣属的统治区。
他们既靠着地势险要,又因距离遥远而傲视他国,不将我视为威胁。
王者的雄师如同烈火,熊螭在其中为其随从。
龙旗在海浪中翻动,骑兵奔驰于天边。
育贲在战斗中如同婴儿,轻易地一扫而空,毫无余地。
平沙之际,直抵天际,只见黄云疾驰。
臣靖执着长缨,智勇之士被囚禁。
文皇坐镇南方,夷狄成群向他进谏。
大家都称他为天子的神明,古代的天子却难以与之并肩。
他被称作“天可汗”,以此来统治我国的都城。
兵戈不相接触,各自保全性命与身体。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散文和诗词双全。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对社会的思考和不满,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本诗作于唐代中期,是在柳宗元被贬至边远地区后所作。诗中描绘了高昌国的强盛与对汉朝的威胁,反映出当时边疆民族的复杂关系与汉人对自身安危的关注。
柳宗元的《乐府杂曲 其十一 高昌》生动描绘了高昌国的强大与汉朝面临的威胁,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结构严谨,气势磅礴,从开头“曲氏雄西北”即揭示了高昌国的地理优势与强盛地位。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利用“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等意象,展现了高昌国的军队气势与战斗力。
在描写中,柳宗元不仅描绘了敌国的强盛,还隐含了对汉朝统治的警惕与不安。诗中提到“文皇南面坐”,表明汉朝皇帝的地位,但同时也暗示了其面对的外族威胁。通过“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一句,诗人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在动荡中对生存的无奈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凝练,运用生动的意象与构造,让读者感受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紧张氛围和对未来的担忧。
全诗围绕高昌国的强盛与汉朝的危机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对外族威胁的深思和对汉朝未来的担忧。
“曲氏雄西北”中的“曲氏”指的是哪个国家?
诗中提到的“文皇”指的是哪位皇帝?
诗的主题主要是围绕什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