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2:1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2:15:54
微云起肤寸,大荫弥九州。至仁虽爱物,用舍如春秋。晴空不成雨,远岫行归休。何疑陶渊明,一去如惊鸥。
轻薄的云在天空中飘浮,大片浓荫覆盖了整个九州。至仁之人虽然爱护万物,但对待物质的得失如同春秋的更替。晴空之下却没有雨水,远处的山峦显得宁静,归家的路上也感到悠闲。难道不是陶渊明吗?他一旦离去,宛如受惊的鸥鸟。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受到王维、李白等人的影响。黄庭坚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建树,在书法艺术上更是独具一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黄庭坚在此时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展现了他对陶渊明的钦佩,反映出他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
《放言十首》中的这一首诗,展现了黄庭坚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微云起肤寸”描绘了轻盈的云朵,给人以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大荫弥九州”又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广阔和生机。作者通过“至仁虽爱物”的句子,表达了对万物的关怀,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仁爱之情。
在面对生活的得失时,诗人以“用舍如春秋”来形容,暗示他对人生事物的态度是随缘而安,不强求。这种豁达的心态在后面的“晴空不成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晴朗的天空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诗中提到陶渊明,表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作为一位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诗人,正好契合了黄庭坚的思想。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歌颂,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用舍如春秋”中“春秋”指的是什么?
诗中“晴空不成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