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2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20:49
秋雨叹
作者:陆游
点点滴滴雨到明,
凄凄恻恻梦不成。
窗间残灯暗欲灭,
匣中孤剑铿有声。
少年读书忽头白,
一字不试空虚名。
公车自荐心实耻,
新丰独饮人所惊。
太行千仞插云立,
黄流万里从天倾。
遗民久愤污左衽,
孱虏何足烦长缨。
霜风初高鹰隼击,
天河下洗烟尘清。
投笔急装须快士,
令人绝忆独孤生。
细雨绵绵,直到天明,
令人感到凄凉,梦也难以成真。
窗边的残灯暗淡欲灭,
箱子里的孤剑发出铿锵声响。
年轻时读书,忽然头发就白了,
一个字也没有考取,空留虚名。
自荐于公车,心里感到羞耻,
在新丰独自饮酒,令人惊讶。
太行山巍峨,直插云霄,
黄河万里奔腾,如同从天而降。
遗民们的愤怒已久,受了屈辱,
那些孱弱的敌人根本不值得烦恼。
霜风初起,鹰隼开始猎击,
天河之下,洗净了烟尘的清流。
急急拿起笔要装扮英俊之士,
令人想起独孤求败的英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志士。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复兴,作品多反映其爱国情怀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秋雨叹》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乱,陆游深感国事之忧与个人理想未酬的失落,因而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秋雨叹》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以细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心中无尽的忧伤与惆怅。雨水与梦的结合,暗示着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残酷。
接着,诗人通过“残灯”和“孤剑”的意象,表现出英雄的孤独与无奈。年轻时的读书人如今已然白发苍苍,空留虚名,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与理想的幻灭。陆游自荐于公车,却感到羞耻,说明他对仕途的失望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该诗后半部分,诗人用壮丽的自然景象来映衬自己的悲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对侵略者的蔑视。诗的结尾,提到“急装须快士”,让人想起独孤求败,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秋雨叹》是一首充满悲情与反思的诗,流露出陆游对国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无尽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个人理想的破灭与国家命运的悲哀展开,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国家前景的忧虑。诗中深切的爱国情怀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交织,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秋雨叹》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公车”是指什么?
诗中“少年读书忽头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孱虏”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