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0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09:49
吾园畜两獐,善惊未易驯。
及今才几时,弭耳常依人。
饥食园中草,渴饮沟涧滨。
时时辍余粮,亦未耗吾囷。
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
孰能抚以德,坐还三代醇。
我园里养了两只獐子,它们性情敏感,不容易驯服。
到现在已经过了不久,它们耳朵放松后总是依偎在人旁。
它们饥饿时吃园里的草,渴望时饮沟边的水。
时常会留下些余粮,但也尚未消耗我的粮仓。
官吏若无良好的政令,盗贼就会开始在百姓中肆虐。
谁能用德治来抚育他们,才能让三代的和谐再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南宋初年,历经多次政治挫折,一生以爱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著称,作品风格豪放、沉郁,尤其以诗歌闻名。
《两獐》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通过描绘饲养的獐子,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寓意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政治的向往。
陆游的《两獐》通过对园中两只獐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两只獐子不仅是自然界的动物,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诗中“善惊未易驯”的描述,展现了獐子的敏感与自由,暗喻人们在压迫下的脆弱与无奈。
随着时间的推移,獐子逐渐依赖周围的人,反映了人对环境的适应与依赖。饥饿时觅食,渴望时饮水,这些细节突出了生存的艰辛,也揭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转向社会政治,批判官吏的失政与盗贼的猖獗,表达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陆游以“德治”作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呼唤古代三代的和谐理想,展现了他深切的忧国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獐子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动物的刻画,表达了对政治的批判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寄托了深切的忧国情怀。
《两獐》的作者是谁?
诗中的獐子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代”是指哪个时期?
陆游的《两獐》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怀。陆游通过獐子的描写隐喻人性,表现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而杜甫则直面现实,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以上是对《两獐》这首诗的全面分析与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