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1:38
西府寒泉汲十寻,深浇浅洒碧森森。 高花已照红妆镜,小菡新抽紫玉簪。 钿破尚余新雨恨,繖疏才作半池阴。 西湖瘦得盆来大,更伴诗人恐不禁。
在西府的寒泉里汲水有十寻之深,深深地浇灌着,轻轻地洒落,池塘显得碧绿森森。高高的花朵已经映照在红妆镜上,小荷刚刚抽出,像紫玉簪一样。即使钿子破损,仍然留有新雨带来的惆怅,遮阳伞稀疏,才刚刚形成半池的阴影。西湖的水面因盛开的莲花而显得瘦弱,伴随着诗人,我恐怕难以自禁。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在诗歌创作中,他常常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居住在西府,正值盛夏时节,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池塘中的荷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西府直舍盆池种莲二首》是一首描绘荷花的绝美诗作,通篇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首联“西府寒泉汲十寻,深浇浅洒碧森森”开篇便以清泉入手,展现出清澈的水质和生机盎然的池塘。通过“高花已照红妆镜”,诗人将荷花的美丽与镜子中的影像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对美的反思和欣赏。
在描写荷花的同时,诗人又巧妙地引入了个人情感:“钿破尚余新雨恨”,不仅描绘了雨后荷塘的情景,更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与自然的美好形成了一种对照。最后两句“西湖瘦得盆来大,更伴诗人恐不禁”,通过将西湖的水面与池塘中的荷花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现了诗人沉醉于荷花之美而感到难以自制的情感。
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西府寒泉”,指的是什么?
A. 温泉
B. 寒冷的泉水
C. 河流
诗中“小菡新抽紫玉簪”中“紫玉簪”比喻什么?
A. 荷花
B. 美丽的装饰品
C. 诗人的情感
诗人对荷花的态度是?
A. 厌恶
B. 忽视
C.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