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9:3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39:18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梅蕊争先公不嗔,
知公家有似梅人。
何时各得自由去,
相逐扬州作好春。
白话文翻译:
梅花的花蕊争相开放,您可不要生气,
因为我知道您家里也有像梅花一样的人。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各自获得自由,
在扬州相聚,享受美好的春天呢?
注释:
典故解析:
“扬州”是古代著名的文化名城,风景如画,常被文人歌咏。在这首诗中,扬州作为理想的聚会地,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田,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以诗歌和散文著称,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友人聚会之际,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春天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文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作为意象,营造了早春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友人关系的重视。诗的开头“梅蕊争先公不嗔”不仅描绘了梅花争相开放的景象,也隐含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希望他不要因为竞争而心生不快。接着提到“知公家有似梅人”,则巧妙地将梅花与友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友人品德的赞美。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自由、欢聚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黄庭坚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氛围。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选择题:诗中提到“扬州”是因为:
A. 是诗人的故乡
B. 是著名的文化名城
C. 是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
填空题:诗中“梅蕊争先公不嗔”表达了对____的关心。
判断题:诗人希望与友人在扬州自由相聚。 (对/错)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次韵中玉早梅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和友谊的赞美,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渴望和友谊的珍视,而李白则强调孤独中的自我陶醉。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