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2:4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2:40:16
为物稍有香,心遭蠹虫啮。
平人登太行,万万车轮折。
一辞桂岭猿,九泣东门月。
年年孟春时,看花不如雪。
僻居城南隅,颜子须泣血。
沉埋若九泉,谁肯开口说。
辛勤学机杼,坐对秋灯灭。
织锦花不常,见之尽云拙。
自怜孤生竹,出土便有节。
每听浮竞言,喉中似无舌。
忽然风雷至,惊起池中物。
拔上青云巅,轻如一毫发。
珑珑金锁甲,稍稍城乌绝。
名字如鸟飞,数日便到越。
幽兰生虽晚,幽香亦难歇。
何以保此身,终身事无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与人生的思考。开头提到,物品稍有芬芳,心中却遭受蚕虫的啃噬,暗指名利的诱惑与内心的烦恼。接着,普通人登上太行山,却面临无数的挫折。与猿猴告别时,月亮在东门旁流泪,表达了离别的伤感。每年春天来临时,赏花的美丽不及白雪的纯洁。作者居住在城南一隅,仿佛颜回也要为他流泪。沉默如同埋葬在冥冥之中,谁愿意提起往事呢?辛勤学习,却在秋灯下孤独,织锦的花纹也不常见,看到的只觉得拙劣。自怜孤竹,出土即有节,听到浮夸的言辞,反而感觉无言以对。突然风雷来临,惊动了池中的生物,像是飞上青云,轻如毫发。金锁甲玲珑,但城墙却渐渐衰败。名字如同鸟儿飞翔,数日后便能到达越国。虽说幽兰生得晚,但其幽香依旧难以消散。如何才能保住这身躯,毕生事无缺呢?
曹邺,唐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对社会的不满与思考,风格沉郁。
这首诗创作于曹邺成名之后,表达他对名利的思考和内心的挣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心态。
《成名后献恩门》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曹邺通过对名利的反思,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桂岭猿”“东门月”等,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他对离别、孤独的深刻感受。尤其是“年年孟春时,看花不如雪”,不仅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以“孤生竹”自喻,表达了他在名利场上的孤独与坚韧。整首诗情感真挚,哲理深邃,使人深思。
为物稍有香,心遭蠹虫啮。
物品的香气吸引人,但内心却被烦恼侵蚀。
平人登太行,万万车轮折。
普通人登上高山,面临重重困难。
一辞桂岭猿,九泣东门月。
离别时的伤感,与月亮的悲泣相映成趣。
年年孟春时,看花不如雪。
春天的花朵虽美,但不及白雪的纯洁。
僻居城南隅,颜子须泣血。
孤独的生活让人心痛,颜回也会为之流泪。
沉埋若九泉,谁肯开口说。
过往的事情如同埋葬,少有人提起。
辛勤学机杼,坐对秋灯灭。
认真学习,却在孤独中度过时光。
织锦花不常,见之尽云拙。
美好事物不常见,看到的却显得拙劣。
自怜孤生竹,出土便有节。
自怜如同独生的竹子,出土便有节。
每听浮竞言,喉中似无舌。
听到浮夸的言论,感到无言以对。
忽然风雷至,惊起池中物。
突如其来的风雷,惊动了池中的生物。
拔上青云巅,轻如一毫发。
飞上青云显得轻盈,象征理想的追求。
珑珑金锁甲,稍稍城乌绝。
金属的光辉与城市的衰败形成对比。
名字如鸟飞,数日便到越。
名声如同飞鸟,短暂而迅速。
幽兰生虽晚,幽香亦难歇。
尽管幽兰生长较晚,但其香气依然持久。
何以保此身,终身事无缺。
如何才能保住身体,追求一生无缺?
整首诗揭示了名利背后的孤独与烦恼,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名利的追求
B) 离别的伤感
C) 对生活的思考
D) 自然的美
“自怜孤生竹,出土便有节”中的“节”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节
B) 生活的标准
C) 时间的流逝
D) 名声的高低
诗中提到的“平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普通人
C) 贵族
D) 学者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成名后献恩门》,从多个方面进行解析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