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时间: 2025-05-08 05:35:14

诗句

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

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

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

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

入竹藤似蛇,侵墙水成藓。

幽鸟不识人,时来拂冠冕。

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

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

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5:35:14

原文展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曹邺

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
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
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
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
入竹藤似蛇,侵墙水成藓。
幽鸟不识人,时来拂冠冕。
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
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
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

白话文翻译:

池塘静谧如寺院,世俗烦扰不曾入眼。
下马仿佛置身山中,让人不觉间疏散心思。
明公有高远的志向,来到这里便想长久停留。
兴致勃勃提着酒壶,折下一枝荷花作酒盏。
竹子缠绕如蛇般延伸,墙边的水生满青苔。
幽静的小鸟不识人,偶尔飞来轻拂我的冠冕。
沿着溪流似乎要走到尽头,而前行的路依然遥远。
山洞里已经开始黄昏,洞口的天空却依然明亮。
我自怜不羁的性情,写下心中所感的简单画面。
翻来覆去因这种情绪而烦恼,想起嵇康的懒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塘:水体,静谧的环境。
  • 俗事:世俗的事务,烦扰人的琐事。
  • 明公:指有高尚品德的人,可能是指节度使。
  • 挈一壶:提着一壶酒。
  • 折荷:折下荷花。
  • 幽鸟:静谧环境中的鸟类。
  • 拂冠冕:轻拂头上的帽子或冠饰。
  • 云夕:云彩已经开始泛红,夕阳将近。
  • 自怜不羁者:自怜那些不受拘束的人。
  • 嵇康:东晋名士,因其不羁的性情而闻名。

典故解析:

  • 嵇康:东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以清高不屈而著称。诗中提到他,暗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写山水与人情,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平流园时,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反映出对世俗的逃避与对高远志向的追求,表达了内心的自由与孤独。

诗歌鉴赏: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心境的诗作。诗人在游览平流园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之间的对比。开头“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展现了诗人置身于这片宁静之地,内心的安宁。而“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则描绘了诗人从繁忙中抽离的过程,心灵的归隐。

诗中的“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也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折荷、入竹、幽鸟等意象,营造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体验。

诗末“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则是对自己性情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塘静于寺:反映出环境的宁静与清幽。
  • 俗事不到眼: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逃避与无视。
  • 下马如在山:描绘了诗人下马后的放松与宁静。
  • 令人忽疏散:内心的松弛与放空。
  • 明公有高思:引出对理想与高尚情操的向往。
  • 乘兴挈一壶:表达出轻松愉快的心情。
  • 折荷以为盏:将自然的美好融入生活。
  • 入竹藤似蛇:细致的描写竹藤,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侵墙水成藓:水生青苔,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幽鸟不识人:自然中的鸟类与人的隔绝。
  • 沿流路若穷:描绘出探索的艰辛。
  • 及行路犹远:暗示旅途的漫长。
  • 洞中已云夕:时间的流逝,黄昏将至。
  • 洞口天未晚:虽然黄昏来临,但天空仍明亮。
  • 自怜不羁者:对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的自我感慨。
  • 翻愁此兴多:因心情的复杂而感到烦恼。
  • 引得嵇康懒:借用嵇康的形象,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藤似蛇”,形象生动。
  • 拟人:幽鸟不识人,赋予鸟类以感情。
  • 对仗:如“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平流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体现了对自由、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代表宁静与清幽的环境。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幽鸟:象征自由与孤独。
  • 竹藤:象征自然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公”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一位高尚的人
    • C. 自然界的神灵
  2. “折荷以为盏”中,荷花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自然的美好
    • C. 世俗的喧嚣
  3. 诗中提到的“嵇康”是指?

    •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 B. 一位不羁的文人
    •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的幽美与诗人内心的恬淡,主题与曹邺的作品相近,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的唐代诗歌研究文章与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残月 龙虎冲虚张真人游仙诗(二首) 梅溪宿徐橘隐者寓舍别后寄谢 赠人戍襄阳 公孙 秋闺怨 送防秋将 题张氏竹园别业 题高伯昌远游卷 题何梅阁山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欲盖弥彰 包含俭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蚕的成语 大势所趋 自相践踏 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触目警心 烽师 鹵字旁的字 骨痨 用字旁的字 投身纸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盘操 寒骨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麻字旁的字 饥附饱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