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4:51
悄悄月出树,东南若微霜。
愁人不成寐,五月夜亦长。
佳期杳天末,骨肉不在旁。
年华且有恨,厥体难久康。
人言力耕者,岁旱亦有粮。
吾道固如此,安得苦伥伥。
月光悄悄地从树间透出,东南方的天空仿佛有了些许霜白。
愁苦的人难以入眠,虽然是五月的夜晚却显得格外漫长。
美好的时光已经遥不可及,亲人也不在身旁。
岁月带来了些许怨恨,自己的身体又怎能长久保持健康呢?
有人说勤劳耕作的人,即使在干旱的年份也能收获粮食。
我所追求的本就是这样,为什么会如此苦闷呢?
“五月夜”指的是农历五月,天气已经炎热,但诗中却展现出一种清冷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诗风多以清丽脱俗著称,擅长抒情。
此诗创作于曹邺的某个寂静的夜晚,可能是在经历人生的烦恼与无奈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夜坐有怀》是一首充满抒情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与自己的心境,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开头的“悄悄月出树”便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月光洒在树间,映照出夜的清冷,仿佛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接下来的“愁人不成寐”,直接揭示了诗人无法入眠的原因,愁苦与思念交织在一起。尽管是五月,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人心中却显得格外漫长,似乎时间在这种愁苦中停滞了。
“佳期杳天末,骨肉不在旁”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佳期的遥远让人感到无奈,家庭的缺失让孤独感愈发加深。接着“年华且有恨,厥体难久康”则反映了对岁月的感慨,似乎在说,人生即使有恨,身体健康也难以持久。
最后两句引入了对生活的思考,虽然有人说勤劳耕作的人能够在困境中生存,但诗人却难以从这种苦闷中解脱出来,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亲人的思念,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诗中的愁苦与思考,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悄悄月出树”中的“悄悄”指的是什么?
A. 大声
B. 安静
C. 迅速
D. 忽然
诗中提到“佳期杳天末”,这句话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开心
B. 失落
C. 愤怒
D. 疲惫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力耕者,岁旱亦有粮”,这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生活的乐观
B. 对劳动的重视
C. 对未来的绝望
D. 对亲情的渴望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夜晚的意象表达思乡之情,但更为直接;而曹邺的《夜坐有怀》则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两者在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以上内容为对《夜坐有怀》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