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9: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9:07:37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三十馀年西复东,
劳生薄宦等飞蓬。
所存旧业惟清白,
不负明君有朴忠。
早避喧烦真得策,
未逢危辱好收功。
太平触处农桑满,
赢取闾阎鹤发翁。
三十多年间我从西方归来,又东渡,
在这劳碌的生涯中,宦途如同飞扬的蓬草。
我所保留的旧业只有清白,
不辜负明君的信任,我始终忠诚朴实。
我早已避开喧嚣,真正得到了良策,
未曾遭遇危辱,才好好收获我的功名。
如今太平盛世,四处都是丰收的农田,
我赢得了邻里乡亲的赞誉,像那白发老翁。
本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宦海生涯的感慨和对清白忠诚的坚持,表达出对明君的忠义与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因其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风简洁明快,常表达个人志向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诗作于司马光晚年,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表现了对平安生活的珍惜与对忠诚的自豪。
《初到洛中书怀》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古诗。全诗以司马光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表达了他在宦海中经历的艰辛与对忠诚的坚持。开篇回顾三十余年的生活,流露出对过往的感慨,宦途如飞蓬,寓意漂泊不定与命运的无常。接着,诗中强调了自己所保留的清白与对明君的忠诚,这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避开喧嚣,获得了安宁的生活;未曾遭遇危辱,暗示他在风雨飘摇的政治生活中保持理智与明辨。最后一句描绘了太平盛世下,农桑丰收的景象,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整首诗在感慨中流露出希望,展现了司马光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白忠诚的坚持、对太平生活的珍惜与对乡土情感的认同,展现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飞蓬”比喻了什么?
a) 轻松愉快
b) 漂泊不定
c) 生活富裕
答案: b) 漂泊不定
诗人对“明君”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感激与忠诚
c) 冷漠
答案: b) 感激与忠诚
“太平触处农桑满”描述的是?
a) 社会动荡
b) 乡村繁荣
c) 战争频繁
答案: b) 乡村繁荣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的《初到洛中书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的渴望,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司马光则更强调个人的清白与忠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