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5:36
水寨岭
作者: 黄仲骐 〔清代〕
上山复下山,逾险还入险。
潜踏巨鳌背,局步形神敛。
四围岚岭合,一线走崖广。
不识经过处,炊烟几万点。
明明见高峰,飘忽云际掩。
一曲复一重,密蒙乱风飐。
最下光明界,乃见桃花。
净扫旧衣襟,烟痕淡如染。
这首诗描绘了在水寨岭上行走的经历。诗人上山又下山,穿越了险峻的地形,走在巨大的山背上,身心都感到紧绷。四周的岚岭重重叠叠,只有一条小路延伸向远方。对经过的地方记不清,只看到炊烟在远处点点升起。高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层层叠叠,风声如乱。最后,在光明的地方,终于看见了桃花的身影。旧衣襟上的烟痕也像是轻轻染上去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巨鳌”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庞大的山脉或岩石,常与海洋中的巨物相对照。此处用以表现山的雄伟与神秘。
作者介绍: 黄仲骐,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诞生于游历之际,表达了诗人在水寨岭游历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水寨岭》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水寨岭的山水风光,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人通过“上山复下山,逾险还入险”的描写,展现了山行的艰辛和挑战,营造出一种探险的氛围。接着,诗人以“潜踏巨鳌背”描绘了在山脊上行走的奇特体验,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不识经过处,炊烟几万点”的意象,展现了在险峻山路上,偶然看到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切感。诗中的“明明见高峰,飘忽云际掩”则通过对高峰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崇高美的向往。
最后一句“净扫旧衣襟,烟痕淡如染”,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隐喻着他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净化。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巨鳌”是指什么?
“不识经过处,炊烟几万点”中的炊烟象征什么?
“净扫旧衣襟,烟痕淡如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水寨岭》更强调险境中的细腻感受。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