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23: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23:14:12
桂枝香
作者: 施翠岩 〔宋代〕
西凤满目。渐院落悄清,愁近银烛。
多少虫书堕翠,又随波縠。
姮娥半露扶疏影,向虚檐似知幽独。
浦鸿声断,枝乌漏永,芳梦难续。
记旧日离亭细嘱。早归趁香边,频泛酝酝。
谁遣而今,对景黛娥双蹙。
玉鞭但共秋光远,漫空怜如许金粟。
露零襟冷,萧萧更兼,数竿修竹。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西风吹拂,院落显得宁静而清冷,心中的愁绪如同那闪烁的银烛。多少虫鸣的声音在翠绿的草丛中消散,像波浪一样起伏。月亮的半影透过树梢,似乎知道我在幽静中独自感伤。河边鸿雁的叫声渐渐消失,树影在夜晚显得更加悠长,芬芳的梦境难以延续。回想起旧日离别时的叮嘱,我想早早回到香气四溢的地方,频频品味那种美好。如今面对这景色,黛色的月影让我双眉紧蹙。那玉鞭似乎只与遥远的秋光相伴,空中满是对往日金色稻谷的怜惜。露水打湿了衣襟,冷风萧瑟,更添了几分修竹的寂寥。
施翠岩是宋代的一位词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首《桂枝香》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反映了一个文人幽幽的情怀。
《桂枝香》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情感。开篇的“西凤满目”,即以季节的变迁开启了全诗的主题,西风带来的清冷让人感受到愁绪的笼罩。接着“愁近银烛”,展现了内心的孤独感,银烛的微光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幽暗。接下来对虫鸣的描绘,不仅是自然的写实,更是情感的延续,虫声的消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姮娥半露扶疏影”,将月亮与树影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对月的依恋与思念。词中多次提到的离别与归来的主题,表达了时间流逝所带来的愁绪与无奈。结尾处的“露零襟冷,萧萧更兼,数竿修竹”,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露水与竹影的结合,既是自然的景象,也是人心的写照,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时光流逝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珍惜。
诗中提到的“西凤”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秋天
C. 夏天
D. 春天
“姮娥”指的是谁?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风
诗中反复提到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愤怒
C. 忧愁
D. 恐惧
施翠岩的《桂枝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施翠岩的词更注重景物的描写与内心的孤独,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