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2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25:19
书八功德水庵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
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
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
全诗翻译:
幽静和孤独虽然让人厌倦,但真实的生活却让人感到喜悦。看到山脉并不会妨碍视线,听到水流也不会让耳朵感到不适。悠然自得,没有什么需要去做,心里便已经满足了。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王安石在哲学和生活观上的思考,强调真实和内心的安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变法,推动社会改革,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清新、质朴著称。王安石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书八功德水庵》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个人困扰后,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这首《书八功德水庵》展示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中通过对幽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孤独与真实的思考。开篇的“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直接揭示了他对孤独的态度,虽然孤独可能让人感到厌倦,但在真实的生活中,他发现了喜悦的源泉。
接下来的“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融入。他在山水间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仿佛自我与自然达到了某种默契。最后一句“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新,具有极强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诗人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传达出对内心平和与真实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呼唤对自然与真实生活的热爱,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诗人希望人们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达到一种内心的满足。
《书八功德水庵》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见山不碍目”说明了什么?
“翛然无所为”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