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6:20
野塘春水连天碧,
化作烟波色。
忽听何处弄鸣筝,
又是东风卷入碧云声。
苕苕直上千霄汉,
儿女争呼唤。
从容不傍逆风飞,
何事竹竿难上笑男儿。
春天的野塘水面与天空连为一体,呈现出碧绿的色彩,宛如烟波浩渺。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筝声,原来是东风卷着这清音飘入了碧云之中。风筝在空中高高飞起,直冲云霄,孩子们争相呼叫着。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为什么竹竿却难以支撑得住,嘲笑那无能的男儿呢?
诗中“东风”一词常用以象征春天的到来,寓意生机与希望。同时,筝声与风筝的意象结合,展现了春日的生动场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沈鹊应,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观寄托情感,反映社会生活。
时代背景为清代,社会动荡与变革并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儿童游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虞美人 赋鲇鱼风筝》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孩子们放风筝的生动场景。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开头的“野塘春水连天碧”将读者引入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清澈的水面与蔚蓝的天空相互辉映,仿佛一体。接着,“忽听何处弄鸣筝”引入了音乐的元素,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给人以美的享受。随后,诗人将风筝的升空与孩子们的欢呼结合起来,构建出一种活泼、自由的氛围。最后一句“何事竹竿难上笑男儿”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男儿在生活中面对的种种无奈与调侃,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儿童的欢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带有对成年生活的调侃和反思。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诗中孩子们在做什么?
“白话文翻译”中提到的“竹竿难上”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