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9:08
作者: 沈皞日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蔷薇开遍,半江村历尽春光百五。
吹散重城榆荚影,又见安榴红吐。
漂泊天涯,烟波零乱,望极西溪路。
草堂此际,苔痕三径何许。
最是谷雨晴初,丛篁解箨,叶暗梅花树。
帘下蜡灯书一卷,子夜蝼蛄啼雨。
愁我犀帷,奁荒尘罥,閒却青鹦鹉。
归期犹滞,梁问乳燕新语。
蔷薇花盛开,江边的村庄经历了五个春天的光景。
微风吹散城市里榆树的影子,又看到石榴花红艳吐蕊。
我漂泊在天涯四处,烟波浩渺,极目望去是西溪的路。
此时在草堂,苔痕的三条小径在哪里呢?
最美的时节是谷雨后的晴天,竹林开始吐出新叶,梅花树下的叶子显得暗淡。
帘下的蜡灯下,我正读着一本书,子夜听见蝼蛄在雨中鸣叫。
我愁苦地望着犀帷,箱子里灰尘满布,却空闲着青鹦鹉。
归期仍然迟滞,梁上问候乳燕的新话语。
作者介绍:
沈皞日,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尤其以清新的风格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写于清代,作者可能在春季的某个时间,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个人的漂泊之感,寄托了对于归属与时光流逝的思考。
《百字令 其二 寄又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以“蔷薇开遍,半江村历尽春光百五”引入,描绘了春光洒满的场景,显示出生命的繁荣与希望。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的漂泊与愁苦愈加明显,特别是“漂泊天涯,烟波零乱,望极西溪路”一句,将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多次提到自然元素,如榆荚、石榴花、竹林等,这些意象不仅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帘下蜡灯书一卷,子夜蝼蛄啼雨”,在静谧的夜晚,伴着微弱的烛光与蝼蛄的鸣叫,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最后,诗人直面归期的滞后,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愁苦,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漂泊的思索与对归属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百字令 其二 寄又孺》中的“蔷薇”象征什么?
A. 绝望
B. 美丽与希望
C. 伤感
诗中提到的“谷雨”是哪个季节的节气?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归期犹滞”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