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读汉史》

时间: 2025-05-02 13:22:34

诗句

万石躬行不读书,公孙张禹号名儒。

诗书何罪工发冢,自是诸生爱颔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2:34

读汉史

原文展示:

万石躬行不读书,公孙张禹号名儒。
诗书何罪工发冢,自是诸生爱颔珠。

白话文翻译:

万石(指万石的士人)身体力行却不读书,公孙和张禹被尊称为名儒。
诗书有什么罪过而导致被抛弃,自古以来,学子们都喜爱那些耀眼的珠宝。

注释:

  • 万石:古代对士人的尊称,这里指那些不读书而专注于实践的人。
  • 躬行:亲自实践,身体力行。
  • 公孙:公孙弘,汉代著名的儒者。
  • 张禹:张禹也是汉代的名儒,与公孙弘齐名。
  • 诗书:指诗文和书籍,代表文化和学问。
  • :坟墓,这里指代被忽略的文化传承。
  • 诸生:指学子,读书人。
  • 颔珠:比喻美好或有价值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公孙张禹:两位汉代的儒者,象征着当时儒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 身体力行: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与儒家重视的“知行合一”理念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常常借古讽今。

创作背景:在宋代,士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不读书的士人的批评,同时也反思了文化传承的现状。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面上看似是在讨论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实际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万石躬行不读书”,让人想到那些在实践中取得成就的人,然而他们被赞美的同时,诗人却隐晦地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接下来的“公孙张禹号名儒”,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慕,暗示儒者的价值应当被重新评估。

最后两句“诗书何罪工发冢,自是诸生爱颔珠”更是直接点出诗书的价值,指出学子们对表面光鲜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文化的偏见。整首诗从对比入手,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体现出姜特立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万石躬行不读书”:指某些士人虽然实践出色,但缺乏文化知识。
    2. “公孙张禹号名儒”:提及历史上有名的儒者,强调他们的学识。
    3. “诗书何罪工发冢”:质疑诗书被忽视的原因,表达对文化的珍视。
    4. “自是诸生爱颔珠”:指出学生们更爱追求表面的光鲜,而非真正的文化。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和对比,将实践与文化知识之间的差距进行对照,表达出对文化重视的期待。

  • 主题思想:反映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批判社会对表面光鲜的追求,呼吁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万石:象征身体力行的士人,代表务实。
    • 公孙张禹:象征文化传承的儒者,代表知识。
    • 诗书:文化的象征,代表传统智慧。
    • 颔珠:比喻表面的光鲜,象征对物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石躬行不读书”中的“万石”指的是: A. 一种石材
    B. 士人
    C. 书籍
    答案:B

  2. “公孙张禹号名儒”提到的两位人物是: A. 文人
    B. 武将
    C. 名儒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颔珠”象征着: A. 文化
    B. 光鲜的表面
    C. 实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姜特立的《读汉史》更关注文化与实践的矛盾,而杜甫则在表现时局与个人命运的结合上更加深刻。两者虽各有侧重,但都体现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姜特立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芭蕉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水竹居图,为伯寅题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一 甘孜踢踏 菩萨蛮 题小景画 菩萨蛮 即事 菩萨蛮(澧阳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虎字头的字 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佛性禅心 法外施恩 反身自问 劈山 书囊无底 取容当世 直眉楞眼 四点底的字 折文旁的字 合欢杯 包含适的成语 提土旁的字 东渐西被 米豆腐 齒字旁的字 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