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2:34
万石躬行不读书,公孙张禹号名儒。
诗书何罪工发冢,自是诸生爱颔珠。
万石(指万石的士人)身体力行却不读书,公孙和张禹被尊称为名儒。
诗书有什么罪过而导致被抛弃,自古以来,学子们都喜爱那些耀眼的珠宝。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常常借古讽今。
创作背景:在宋代,士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不读书的士人的批评,同时也反思了文化传承的现状。
这首诗在表面上看似是在讨论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实际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万石躬行不读书”,让人想到那些在实践中取得成就的人,然而他们被赞美的同时,诗人却隐晦地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接下来的“公孙张禹号名儒”,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慕,暗示儒者的价值应当被重新评估。
最后两句“诗书何罪工发冢,自是诸生爱颔珠”更是直接点出诗书的价值,指出学子们对表面光鲜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文化的偏见。整首诗从对比入手,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体现出姜特立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和对比,将实践与文化知识之间的差距进行对照,表达出对文化重视的期待。
主题思想:反映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批判社会对表面光鲜的追求,呼吁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诗词测试:
“万石躬行不读书”中的“万石”指的是:
A. 一种石材
B. 士人
C. 书籍
答案:B
“公孙张禹号名儒”提到的两位人物是:
A. 文人
B. 武将
C. 名儒
答案:C
诗中提到的“颔珠”象征着:
A. 文化
B. 光鲜的表面
C. 实践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姜特立的《读汉史》更关注文化与实践的矛盾,而杜甫则在表现时局与个人命运的结合上更加深刻。两者虽各有侧重,但都体现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