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4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45:17
庆宫春二首 其二
作者: 蒋敦复
觞浅斟离,箫轻吹恨,画船不系春波。
私语绵绵,芳心脉脉,教人无奈愁何。
一声金缕,怕肠断红儿罢歌。
玲珑斜月,流影绣帘,欲晕纤蛾。
梨云梦醒琼柯。微验深情,袖帕红罗。
愿作鸳鸯,化为蝴蝶,可怜花底春多。
岁华误也,忍抛掷金丸翠梭。
东风人去,南浦水流,落絮关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的场景,开头以“觞浅斟离”引入,表达了饮酒时的忧伤,箫声轻轻吹起,带着离别的恨意,画船在春波中漂浮却没有系住,仿佛象征着无尽的愁绪。接下来的“私语绵绵”则是情人之间的低语,彼此的心思在默默传递,让人无可奈何地感到愁苦。一声金缕的乐声令人断肠,而那红儿停止了歌唱。夜幕下,斜月流影映照在绣帘上,似乎要让细小的蛾子迷醉。接着描绘了梦醒时分,梨花云雾中,轻轻的手帕上沾染着深情。诗人渴望化为鸳鸯与蝴蝶,恣意于花底春光之中。然而岁月却如金丸翠梭般错失,东风送走了人,南浦的水流淌不息,落絮飘散在河岸。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鸳鸯”一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夫妻或恋人。鸳鸯因常成双成对,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作者介绍:蒋敦复(1829年-1890年),字君肇,号惕庵,浙江人,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清代中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愁苦的体悟。此诗作于春日,恰逢离别之际,情感尤为真挚。
《庆宫春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与心情,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开篇的“觞浅斟离”已然道出离别的主题,诗人以酒为引,既是宴席的场景,也是情感的寄托。接着“箫轻吹恨”一语,乐声中隐含着对离别的无奈,令人心生惆怅。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人以“画船不系春波”形象地表现出春日的流动与不定,恰如人心的惆怅与迷惘。尤其是“私语绵绵,芳心脉脉”,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情的交流,尽管彼此心中满是愁苦,却依然依恋于这份情感。
后面几句中,诗人用“玲珑斜月,流影绣帘”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夜景,月光流影仿佛在暗示着那份轻盈的思念。诗的最后几句则显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东风送走了人,水流依旧,落絮在河边飘零,象征着情感的无常与岁月的惆怅。
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细腻入微,意象丰富,既有对离别的伤感,也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苦涩、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时光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对短暂人生的感慨。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觞浅斟离”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玲珑斜月,流影绣帘”中描绘的意象主要是?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