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5:20
庆宫春 感时
作者:刘凤梧
羽檄传边,霓旌指敌,鼓声直逼燕云。
胡虏腥膻,故宫禾黍,废池乔木无春。
战云新布,叹鹓雏仓皇嚣尘。
金戈夜起,满地荒榛,弥望青磷。
何堪踏水浔,敌马方鸣,野鹤先惊。
将伯难呼,深怜武穆,孤军犹作长城。
晏安南渡,剩冠盖纷驰弭兵。
请缨心壮,直捣扶桑,痛饮东瀛。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和国家危亡的愁苦。传递军报的信使将战斗的消息传到边境,战鼓声直逼燕云之地,敌人如胡虏般恶臭弥漫。故乡的禾苗和树木都已枯萎,春天的气息难以寻觅。战云再度笼罩,令人叹息的小鹓雏在喧嚣的尘土中仓皇逃窜。夜晚的战斗声响起,荒野上满是杂草,青磷闪烁如同幽灵。那里,敌马嘶鸣,野鹤惊飞,局势令人堪忧。将领难以呼唤,深切怀念武穆王,孤军奋战仍如长城般坚守。南渡时的安宁已成往事,仅剩的车马纷乱,弭平战斗的希望渺茫。诗中表达了壮志凌云,渴望直捣东瀛的豪情。
作者介绍
刘凤梧,近代诗人,其创作多反映时局变化,关心国家命运,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其风格常带有悲壮和豪放的色彩,常以古体诗为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目睹了国家的动荡,感受到百姓的苦难,故而以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敌人的愤慨。
刘凤梧的《庆宫春 感时》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深思的战争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的开篇以“羽檄传边”引入,迅速带出紧迫的战争气氛。通过“霓旌指敌,鼓声直逼燕云”,画面感极强,宛如战场上那鼓声震天,令人生畏。紧接着,诗人描绘故乡的荒凉,反映战乱对土地和生灵造成的深重影响,“胡虏腥膻,故宫禾黍”对比鲜明,令人心痛。
在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表现出对战士的同情与对英雄的怀念,“将伯难呼,深怜武穆”,对岳飞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忠臣的崇敬和对国家的热爱。最后以“请缨心壮,直捣扶桑,痛饮东瀛”结束,表现出一种不屈的斗志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虽然现实艰难,但他依然心系国家,渴望为国出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刘凤梧作为爱国诗人的风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英勇将士的崇敬,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不屈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羽檄传边”中的“羽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武穆”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敌马方鸣”表达了什么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刘凤梧的《庆宫春 感时》与岳飞的《满江红》,两者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对敌人的愤慨,但刘凤梧更侧重于对战事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怀念,而岳飞则更加注重激励奋发,表现出强烈的决战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