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18
细雨催春。兰桨顺流,回避残年风雪。十五尽头,早约还期,圆梦胜于圆月。鸳瓦油衣,从前意如今都歇。佳节。只粥嫩糕甜,酒温香热。多少离合悲欢,算年去年来,大家休说。谁是倦游,那有闲情,朝朝替人伤别。若望归舟,乱山里片帆明灭。山缺。刚见绮窗梅发。
细雨催促着春天的到来。小船顺着水流而行,避开了残酷的岁月和风雪。当十五的月亮即将圆满时,我早已约定好归期,比起圆月,更是圆满的梦。昔日的情意如今已然消散。佳节来临,只有温暖的粥和香甜的糕点,酒也变得温热而芬芳。多少离别与欢聚,可以说是年复一年,大家都不必再提起。谁在旅途中感到疲倦,谁又有闲情来伤感别离呢?如果想要瞭望归舟,在错落的山峦之间,唯有那一片片船帆时隐时现。山的轮廓缺失,只能在绮丽的窗前,见到梅花初放。
王闿运(1758-1836),字仲明,号静斋,晚号逢春,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燕山亭》作于甲辰年腊月,正值冬季,诗人乘舟游历,途经风景如画的水乡,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未来的期盼。
《燕山亭》不仅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还深刻反映了其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过往岁月的思索。细雨催春,寓意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到来,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约定与情感,表达了对于人生离合的无奈与感慨。佳节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温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团圆与温馨。诗中的“酒温香热”,更是体现了人情的温暖和亲友间的深厚情谊。然而,随着离别的情绪升起,诗人又表现出对倦游与离愁的感伤,揭示了人生的不易与无常。
整首诗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展示了王闿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考。通过对意境的精细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对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向往、对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情冷暖的细腻观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与自然情怀。
《燕山亭》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离别 C. 生活的无常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兰桨”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船的桨 C. 诗人的名字
“圆梦胜于圆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感悟 C. 对月亮的喜爱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王闿运的《燕山亭》更注重对人情与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宣泄与豪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