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1: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3:34
燕山亭 和韵送魏禹平同京少蕺山次山赋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为送人行,马上远山,也把晴蛾淡扫。
惜别情悰,中酒心期,自己殊难分晓。
一路相随,总输与道旁春草。
来早。怕梦里花多,意中人少。
计日迤逦吴关,和燕子杨花,一群齐到。
翠篷推处,白舫摇时,两岸露桃红小。
半幅蒲帆,浑疑是掠波沙鸟。
尤好。京口驿鲚鱼上了。
为了送别朋友,我在马背上远眺山峦,轻轻撩动着晴空中的蝴蝶。
惜别之情涌上心头,酒中暗自期盼,自己却难以分清。
一路相随,最终只有路旁的春草陪伴我。
我来得太早,梦中花多,却意中人少。
数日后走到吴关,燕子和杨花齐飞,成群结队地到来。
翠绿的船篷推开时,白色的小船在摇荡,两岸桃花露出红艳的花瓣。
半幅的帆布,恍惚间似乎掠过波浪的沙鸟。
这更好,京口驿的鲚鱼已经上来了。
陈维崧(约1642-1710),字仲明,号秋水,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丽而富有情感。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本诗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惜别的愁苦,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燕山亭》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情感巧妙结合,表现出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开篇的“为送人行,马上远山”,以一幅画面展现出送别的场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酒后心生期盼,却又难以理清思绪,体现出人们在离别时往往伴随的惆怅与无奈。
诗中通过描绘一路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对比,突显了离别的沉重。最后部分,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船行江上的美丽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代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出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燕山亭》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春草”象征什么?
A. 生机与希望
B. 伤感与离愁
C. 高兴与欢笑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友情与离别
C. 家国情怀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