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15
作者:方千里 〔宋代〕
园林晴昼,花上黄峰尾。
莺语怯游人,又还傍绿杨深避。
曲池斜径,草色碧于蓝,栏倦倚。
帘半起。魂断斜阳里。
江南春尽,渺渺平桥水。
身在一天涯,问此恨何时是已。
飞帆轻桨,催送莫愁来,歌舞地。
尊酒底。不羡东邻美。
在阳光明媚的园林里,花儿盛开在黄峰的尽头。
黄莺的歌声让游人感到怯意,徘徊在绿杨树的深处。
曲折的小池旁,斜斜的小径上,草色比蓝天还要碧绿,我倚着栏杆感到疲倦。
帘子半掀起,心情在斜阳下迷惘。
江南的春天已经结束,远处平桥的水流渺渺。
身处远方,不禁问这份忧恨何时才能消去。
轻舟扬帆,送走的是莫愁,歌舞生辉的地方。
酒杯在手,不羡慕东邻的美好。
方千里,字梦得,号千里,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细腻的情感,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
《蓦山溪》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内心的迷茫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蓦山溪》以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园林景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黄莺的歌声、碧绿的草色以及斜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问此恨何时是已”的自问,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情感的困惑,反映了他对幸福的渴望及对失去的惋惜。最后,诗人以“尊酒底,不羡东邻美”作结,表明虽然身处困境,仍能以酒助兴,尽享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哲思。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魂断斜阳里”中的“魂断”暗示了什么?
诗人的心情在诗中如何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