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0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9:51
雪後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
日穿银筝透,风琢玉山攲。
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
生悉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雪后已经十天了,天气渐渐变暖,但雪依然没有融化。
地面冻得坚硬,雪在上面堆得很高,屋檐上结出来的冰挂都垂下来。
阳光透过银色的云彩洒下,风雕刻着倾斜的玉山。
今晨的温暖还差一点,寒冷的气息仍未完全退去。
只要阳光一出来,雪就会全部消融,留下的只有我吟唱时的胡须。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感悟。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石州,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是“江南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写于雪后,反映了冬季渐渐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季节变化。雪虽未融,但温暖的阳光已经开始显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变化的敏感。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雪后十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冬季向春季过渡的微妙变化。首句“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通过对地面坚硬的雪和屋檐冰挂的生动描写,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又静谧的冬日氛围。接着,“日穿银筝透,风琢玉山攲”通过对光线和风的描绘,表现了冬日阳光的温暖和风的柔和,让人感受到即使在寒冷的冬季,阳光依然存在着一种温暖的希望。
接下来,诗人通过“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表达了春天的迟到,尽管阳光已经洒下,但温暖尚未完全到来,寒冷依然残留。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中提到“生悉便销去”,更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思索,暗示着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唯有诗歌的吟唱伴随着一生的存在。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细腻,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冬日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流逝的哲思,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视角。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景象,表达了冬季的冷清与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变化和生命流逝的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对冬季的怀念
C. 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D. 对自然的赞美
“日穿银筝透”中“银筝”指的是什么?
A. 雪
B. 太阳
C. 云彩
D. 山
诗中提到的“檐生冰倒垂”形容的是哪种现象?
A. 夏天的阳光
B. 秋天的落叶
C. 冬天的冰挂
D. 春天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