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雪後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时间: 2025-04-28 19:09:51

诗句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

日穿银筝透,风琢玉山攲。

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

生悉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9:51

原文展示:

雪後十日日暖雪犹未融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
日穿银筝透,风琢玉山攲。
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
生悉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白话文翻译:

雪后已经十天了,天气渐渐变暖,但雪依然没有融化。
地面冻得坚硬,雪在上面堆得很高,屋檐上结出来的冰挂都垂下来。
阳光透过银色的云彩洒下,风雕刻着倾斜的玉山。
今晨的温暖还差一点,寒冷的气息仍未完全退去。
只要阳光一出来,雪就会全部消融,留下的只有我吟唱时的胡须。

注释:

字词注释:

  • :屋檐,指房屋的边缘部分。
  • 冰倒垂:冰挂垂下来,形容结冰的状态。
  • 银筝:指银色的云彩,形象地比喻天上的云。
  • :雕刻、修饰。
  • :胡须,诗中指吟唱时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石州,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是“江南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雪后,反映了冬季渐渐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季节变化。雪虽未融,但温暖的阳光已经开始显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变化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雪后十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冬季向春季过渡的微妙变化。首句“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通过对地面坚硬的雪和屋檐冰挂的生动描写,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又静谧的冬日氛围。接着,“日穿银筝透,风琢玉山攲”通过对光线和风的描绘,表现了冬日阳光的温暖和风的柔和,让人感受到即使在寒冷的冬季,阳光依然存在着一种温暖的希望。

接下来,诗人通过“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表达了春天的迟到,尽管阳光已经洒下,但温暖尚未完全到来,寒冷依然残留。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中提到“生悉便销去”,更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思索,暗示着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唯有诗歌的吟唱伴随着一生的存在。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细腻,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冬日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流逝的哲思,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冻雪起立:地面因寒冷而结冰,雪在地面上形成了高高的积雪。
  2. 檐生冰倒垂:屋檐下结成的冰挂垂下来,映衬出冬季的寒冷。
  3. 日穿银筝透:阳光透过银色的云彩,洒下光辉,象征着温暖的来临。
  4. 风琢玉山攲:风像雕刻师一样,轻轻修饰着倾斜的山,展现出自然的美。
  5. 今晓还差暖:今晨的温暖还不够,寒冷仍然在。
  6. 清寒退尚迟:寒冷的天气未能完全退去,春天的气息尚未到来。
  7. 生悉便销去:生命的事物很快就会消失,隐喻着时间的流逝。
  8. 将底伴吟髭:留下的只有吟唱时的胡须,暗示着诗歌与生命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日穿银筝透”形象地描绘了阳光洒下的情景。
  • 拟人:将风比作雕刻师,赋予自然以人的特性,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增强了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景象,表达了冬季的冷清与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变化和生命流逝的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寒冷、孤寂,也代表着冬季的结束。
  • 冰挂:象征着冬天的冷酷与静谧。
  • 阳光:代表着温暖与希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与季节的更替密切相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对冬季的怀念
    C. 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D. 对自然的赞美

  2. “日穿银筝透”中“银筝”指的是什么?
    A. 雪
    B. 太阳
    C. 云彩
    D. 山

  3. 诗中提到的“檐生冰倒垂”形容的是哪种现象?
    A. 夏天的阳光
    B. 秋天的落叶
    C. 冬天的冰挂
    D. 春天的花开

答案:

  1. C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杨万里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自然景象,注重细节;而王维的诗则常常融入哲理,表现出更深的思考。例如王维的《鹿柴》通过自然景象表现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相关网络文献和分析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赴省诸友·何德明 送赴省诸友·方云卿昆仲 送赴省诸友·方善夫昆仲 送方子约赴衢教 送方至 送方漳浦 送方寔孙 送方时父 送方善夫赴鹭洲山长二首 送方汝楫客授严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臣字旁的字 郑开头的成语 苗裔 釆字旁的字 包含寓的成语 见溺不救 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得未曾有 是可忍,孰不可容 太阳同步轨道 机难轻失 提手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咆哮如雷 襧宠 像心像意 缺额 歹字旁的字 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