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僧法印智因西上》

时间: 2025-07-12 00:30:38

诗句

千里长淮北,东风破雪寒。

此行休问路,蓦直到长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0:30:38

诗词名称: 送僧法印智因西上

作者: 贺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千里长淮北,东风破雪寒。此行休问路,蓦直到长安。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里之外的淮河北岸,东风吹散了寒冷的雪。此行不必询问路途,猛然间就到了长安。

注释:

  • 千里长淮北:指的是淮河北岸,形容距离遥远。
  • 东风破雪寒:东风吹来,化解了严冬的寒冷和积雪。
  • 此行休问路:此次出行不必询问路途。
  • 蓦直到长安:突然之间,就达到了长安。

典故解析:

“长安”在古代是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权力。诗中提到长安,表达了对归属和理想的向往。同时,东风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年-1126年),字方回,号心斋,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丰富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贺铸送别僧侣法印智因之时,他在长途旅行中为友人送行,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归属地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僧法印智因西上》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感的送行诗。开篇以“千里长淮北”描绘了浩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离别的遥远与悲伤。东风的意象不仅仅是气候的变化,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暗示着春天的来临,反映出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此行休问路”一句,表面上看似轻松,却蕴含着对旅途艰辛的不屑与淡然,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前路的祝愿与信任。而最后一句“蓦直到长安”,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时间和空间的瞬息万变,表现出对理想归宿的渴望与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千里长淮北”描绘了辽阔的地理背景,突出旅途的遥远。
    2. “东风破雪寒”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3. “此行休问路”表现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传达出不拘泥于路途的心态。
    4. “蓦直到长安”则是对未来的期待,突显出归属感。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千里长淮北”与“东风破雪寒”的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2. 比喻:将东风与希望相联系,提升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希望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千里:象征着离别的遥远,传达出时空的隔阂。
  • 东风:象征生机与希望,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 长安:象征归属与理想,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千里长淮北”中的“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安徽
      C. 江苏
      D. 不确定

    2. 诗中“东风破雪寒”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暖春的到来
      B. 冬季的严寒
      C. 暴风雪的来临
      D. 暴雨的预兆

答案

  1. C. 江苏
  2. A. 暖春的到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贺铸的《送僧法印智因西上》和李白的《夜泊牛津》都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向往,但贺铸更强调对友人的祝福,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病起吟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川上怀旧四首 其四 演绎吟 其三 自遣 寄杨轩 风吹木叶吟 又五首 谢寿安簿寄锦屏山下所失剪刀 力外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UV 病字头的字 妈拉巴子 耳字旁的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包含耄的词语有哪些 七录 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先字旁的字 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牛马不若 辛字旁的字 陶然自得 自奉菲薄 竭忠尽智 发号吐令 动不失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