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3:16
春江采瑶草,将以伸缱绻。
初期拾翠洲,复道滋兰畹。
美人隔花深,歌竟瑶瑟偃。
临流不可见,恍忽心未稳。
佳时难骤得,鶗鴂鸣已晚。
祇有千古思,绵绵楚波远。
黎丘之丈人,归路逢奇鬼。
既为鬼所惑,又复鬼其子。
夏南滑蜀梁,俯影明月里。
背走谓伏鬼,而又鬼诸已。
此皆非鬼者,特以疑故死。
憧憧奸佞徒,情状实鬼尔。
匿迹不自惭,胡为满朝市。
春天的江边,我在采摘美丽的瑶草,想要抒发我的缠绵情感。最初在翠绿的小洲上拾取花草,又回到兰花盛开的地方。那美人隔着花丛深处,歌声飘渺如瑶琴的余音。临近江边却无法一见,心中恍惚不安。美好的时光难以骤然获得,黄鹂的鸣叫已是傍晚。唯有千古的思念,绵延不绝如楚水的波涛。黎丘的长者归途中遇见了奇怪的鬼魂,既被鬼所迷惑,又生出了鬼的后代。夏南的蜀梁上,俯瞰明月的倒影。背对着走去以为是鬼,实际上却是自己鬼魅般的存在。那些并非鬼的人,因疑虑而死。满朝市的奸佞之徒,心情的状态其实如同鬼魂一般,躲避不见,何故如此不堪?
张翥,元代诗人,生于元代中期,因其诗歌风格独特而受到重视。他的诗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杂诗七首》整体上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多样思考,尤其是对爱情和人性深刻的洞察。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春天的时节,诗人通过春江的美景引发对美人与爱情的思考,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张翥的《杂诗七首 其六》是通过春江的美景引发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对瑶草和兰花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美好而又易逝的情感状态。美人在花丛中歌唱,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然而诗人却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难以把握。诗中的“佳时难骤得,鶗鴂鸣已晚”一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反映出一种对逝去爱情和青春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更为深邃的哲思,诗人通过“黎丘之丈人”与“鬼”的故事,探讨了人世间的迷惑与困扰。这里的“鬼”象征着对生活的误解与不满,诗人用这种手法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虚伪与奸佞。整首诗在诠释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显示出张翥的广阔视野与思想深度。
春江采瑶草,将以伸缱绻。
描述春天的江边,诗人在采摘美丽的瑶草,暗示对爱情的渴望。
初期拾翠洲,复道滋兰畹。
诗人最初在绿洲中采集花草,又回到兰花盛开的地方,寓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美人隔花深,歌竟瑶瑟偃。
美人深藏在花丛中,歌声如瑶琴般悠扬,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又遥不可及的氛围。
临流不可见,恍忽心未稳。
诗人靠近江边却无法见到美人,心中感到恍惚与不安。
佳时难骤得,鶗鴂鸣已晚。
美好的时光难以快速获得,黄鹂的鸣叫已是傍晚,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祇有千古思,绵绵楚波远。
唯有千古的思念,绵延如楚水般浩荡,表现思念的深远与绵长。
黎丘之丈人,归路逢奇鬼。
描述一位长者在归途中遇到奇怪的鬼,象征生活中的迷惑。
既为鬼所惑,又复鬼其子。
被鬼所迷惑,又生出鬼的后代,暗示社会中虚伪的人际关系。
夏南滑蜀梁,俯影明月里。
夏天的南方,诗人俯瞰明月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意境。
背走谓伏鬼,而又鬼诸已。
背对着走去以为是鬼,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的困惑。
此皆非鬼者,特以疑故死。
这些并非鬼魂,都是因为疑虑而导致的心灵困扰。
憧憧奸佞徒,情状实鬼尔。
满朝市的奸佞之徒,内心状态如同鬼魂般可怕。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江的美景与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揭示了人性中的迷惑与虚伪,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
下面哪个词是指春天的美丽草木?
A. 鬼
B. 瑶草
C. 佳时
D. 鶗鴂
诗中提到的“佳时难骤得”意思是?
A. 美好的时光来得很快
B. 美好的时光难以抓住
C. 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
D. 美好的时光随时可得
诗中“黎丘之丈人”遇到的是什么?
A. 美人
B. 鬼
C. 自己
D.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