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3: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3:55:54
人雁吟 其二
作者: 张翥 〔元代〕
雁啄啄,飞搏搏。江边虞人缚矰,人饥处处规尔肉。岂知雁饥肉更薄,城中卖雁不直钱,市头籴米斗五千。妻儿煮糜不敢饱,朝朝射雁出江边。不闻关中易子食,空里无人骨生棘。县官赈济文字来,汝尚可生当自力。
这首诗描绘了雁在空中飞翔的情景,啄食、搏击的声音随处可闻。在江边,有人用网捕捉雁,而人们则因饥饿而四处寻找肉食。没想到雁也同样饥饿,它们的肉更加瘦弱。城里卖雁的价格不高,市场上米的价格却涨到了五千斗。妻儿煮的粥不敢吃饱,天天去江边射雁。听说关中地区已经开始吃人肉,而空中却没有人骨,只长出荆棘。县官发来的赈济文字虽然来了,但你们还得靠自己生存。
张翥,元代诗人,字子久,号天池,出生于元朝末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疾苦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饥荒和战乱使得人民生活困苦,张翥通过描绘人与雁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的悲惨现实和人们的生存困境。
《人雁吟 其二》通过对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饥饿与挣扎的社会。诗的开头以“啄啄”和“搏搏”描写雁在空中的生动形象,然而接下来的描述却是对人类苦难的深刻揭示。虞人缚矰捕捉雁,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因为人们的饥饿。诗中提到“岂知雁饥肉更薄”,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雁与人的境遇相似,都是饥饿的牺牲品。
“城中卖雁不直钱,市头籴米斗五千”通过对比,展现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的艰难。家庭的窘迫感通过“妻儿煮糜不敢饱”这一句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痛。而“关中易子食”的引述则触及了人性最底层的悲惨,与此同时,诗人又提到县官的赈济,讽刺其无用,强调“尚可生当自力”,反映了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
整首诗情感沉重,虽以描写雁为主,但却以雁的命运折射出人类的悲惨,展现了张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困境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与悲惨命运,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对自力更生的呼吁。
诗中提到的捕雁者被称为?
“城中卖雁不直钱”中“直”字的意思是?
“妻儿煮糜不敢饱”反映了什么情况?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