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绝以送》

时间: 2025-05-07 00:40:44

诗句

九流三藏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澥声。

从此遗编东去后,却应荒外有诸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40:44

原文展示:

九流三藏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澥声。从此遗编东去后,却应荒外有诸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众多的学派与经典在同一时刻倾注于此,万卷书籍的光芒映照着渤海与洱海的声音。从今往后,这些遗留下来的书籍东去,或许在荒凉的地方将会有学子出世。

注释:

  • 九流三藏:指的是当时的各个学派(九流)和佛教的经典(三藏)。
  • :倾注、倾斜,形容众多的知识与思想汇聚。
  • 万轴:指大量的书籍。
  • 光凌:光芒照耀。
  • 渤澥:指渤海与洱海,象征广阔的海洋。
  • 遗编:留下的书籍。
  • 诸生:指学子、士人。

典故解析:

  • 三藏:佛教经典的总称,分为经、律、论三部分。
  • 九流:古代对各种学派的统称,既包括儒家、道家,也包括杂家、兵家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他的诗歌常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风格清新脱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龟蒙得知有学者将经典书籍带回日本的背景下,表达了对文化传播的赞美以及对后世学子的期望。

诗歌鉴赏:

陆龟蒙的《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绝以送》是一首富有历史感与文化情怀的诗作。诗中以“九流三藏”开篇,迅速引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出诗人对知识与思想的珍视。接着,“万轴光凌渤澥声”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那些经典书籍在海洋上流转的情景,仿佛可以听见书卷翻动的声音,传达出一种文化交融的美感。

在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遗编东去后”暗示着这些知识在未来的传播和影响,而“却应荒外有诸生”则是对未来学子和文化的寄望。诗人希望即使在荒凉之地,也能孕育出新的学子来承载与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感,还蕴含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流三藏一时倾:众多学派与经典汇聚一处,象征着思想的繁荣。
  2. 万轴光凌渤澥声:形容书籍的光辉映射,渤海与洱海的声响象征着文化的传播。
  3. 从此遗编东去后:指书籍将被带往东边的国家。
  4. 却应荒外有诸生:在偏远的地方,可能会有学子诞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轴光凌”与“渤澥声”,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书籍的传播比作光芒与声音,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知识与文化传播的赞美,表达了对未来学子的期待,反映出诗人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流三藏:象征传统文化的丰富与深厚。
  • 万轴书籍:代表知识的广泛与多样。
  • 荒外诸生: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流三藏”指的是什么? A. 各个学派与佛教经典
    B. 古代的兵器
    C. 诗人的名字
    答案: A

  2. 诗中提到的“万轴光凌”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书籍的光辉
    B. 海洋的声音
    C. 学子的欢笑
    答案: A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文化传播的赞美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绝以送》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文化与知识传播的重视,但陆龟蒙更侧重于对未来学子的期望,而王维则是对友人的深情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秋怀二首 赵表之送梅并诗次韵四首 晨起登寺阁前山为雾覆微露山麓宛如平远偶书春物 方城驿 墨梅四首 其四 刘无虞尊人挽诗二首 喜刘宝学彦修得归因叙初时凄怆之意十首 次韵王得之游净明题易安二绝 早发竹山二首 其一 题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车攻马同 杏花菖叶 勤德 以名取士 包含茭的词语有哪些 大发慈悲 齊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露尘 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夜阑人静 子字旁的字 喔咿儒睨 歔欷不已 练形术 鼠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